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符宇涵学棋经历
在刚刚结束的朝阳杯段位赛上,道场的小棋手符宇涵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成功获得了业余三段的称号,但在优异成绩的背后却凝结着无数次的棋力的历练和心理的磨砺,符宇涵的学棋之路也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路走下来,老师和父母都见证了符宇涵的坚持和与挫折斗争的过程,关于符宇涵小棋手的学棋、考段经历,符宇涵的妈妈深有所感。
“记得在符宇涵满七周岁又过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孩子对我说:“妈妈
,您能帮我找个围棋学校吗?我想学围棋!”听了孩子的话,我超开心——由于从小和孩子约定:七岁之前不报任何兴趣班,让孩子自由发挥、自由成长、自由开发兴趣爱好。所以,这是开窍啦?
于是,我这个棋盲妈妈马上上网请教度娘,查到了咱们聂道南校区的电话,和艾老师有了第一次通话。短短几分钟通话结束后,预约好一个多月后的试听课。
第一次试听课结束之后,我对他说:“学什么是你自己的选择,但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好吗?”孩子认真地点点头。从此,开启了孩子至今四载的学棋之路。
学了近一年的围棋后,我才听孩子说,有升级赛。于是,我们开始有选择性的让孩子参加比赛。
二段之前,孩子打得都很顺利。一直到升二段时,才真正体会到很多棋童家长所说的瓶颈期。我们在西三旗北外附校打了两次一升二的比赛,第一次确实有差距,参赛之前也和孩子沟通——参赛的目的是增加自己的比赛经验,培养比赛能力,结果不重要,升不升段更不重要。两天十二盘比赛,孩子五胜,我们感觉都很不错。第二次参赛时,孩子心里有了想法,结果反而背了包袱,依然五胜。这之后,孩子开始不喜欢下棋,也不喜欢聊围棋,甚至连平时最喜欢做的围棋题也弃之不顾,围棋节目更是看都不看一下的。
于是,我们试着让孩子慢下来,不急不缓:找一些围棋故事,名人文章读给他听,让他知道任何人学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下决心坚持不轻言放弃才能有所收获,同时,也让孩子了解学习围棋的种种好处。告诉他:“有时,放弃很难,但是,坚持更难。”经过两个多月的引导、疏通,孩子要求重新找回了热爱围棋的感觉,接着跟朱老师沟通,多关注、鼓励一下孩子,让孩子增加自信心。这之后,孩子更喜欢围棋了。
去年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在海淀棋院举办的升段赛中,孩子
9
盘
8
胜,不仅取得小组第二的成绩,更获得赛区第二的佳绩。
从
2014
年
1
月升一段,到
2015
年
11
月升二段,再到刚刚结束的朝阳杯升三段,这一路走来,孩子不仅学会了下围棋,结交了朋友,更收获了面对挫折时勇敢面对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孩子遇到波折时,好好保护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因为,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笔者揆
无论是孩子学习什么项目,发展什么兴趣爱好,都必然会面对一段时间的瓶颈期,拿学棋为例:不同的孩子在考取不同的段位时都会面对一些挫折,失败,如果在一段时间内连续考段失利那父母就应该意识到这个阶段是孩子目前所必须面对的瓶颈期,在这段瓶颈期内孩子可能会情绪低落,对学习围棋和自己的棋力丧失信心,在孩子这段瓶颈期内家长不要急躁要给孩子信心,想办法从侧面鼓励孩子,让孩子重新燃起对围棋的兴趣,也可以采取赢棋奖励法,让孩子在赢棋中重新收获信心与兴趣。
一切以兴趣带动,在兴趣带动下孩子的棋力就会急速提升,面对考段的失利也能依靠强大的兴趣战胜内心的挫败感,要珍惜孩子的兴趣,细心呵护孩子的兴趣。因为兴趣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