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下午,,,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记者注意到,,当中382份规范性文件被宣布失效,包含《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
昨日,,但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高水平大学建设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目前,,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事实上,关于此轮教育改革早有顶层设计。去年8月,。
《方案》开宗明义地说,“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 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记者注意到,。《方案》对绩效的定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评价体系。
此次改革或早有蛛丝马迹。,从2007年至2013年,,但在过去两年工作要点中,找不到相关描述。
,关于重点建设的改革,,已透露出丰富信息。
记者梳理上述讲话发现,袁贵仁没有提及“985”和“211”,但花了大量时间阐述“双一流建设”。
袁贵仁谈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发展方向,改进实施方式。高校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优势特色,自主确定建设目标,避免平均用力。”
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袁贵仁此前提到,政府要强化绩效评价,对支持力度动态调整。
此外要避免身份固化。“要形成开放机制,对支持的学科适时调整。引导高校把工夫放在日常质量提高、一流水平建设上。”
,“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 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该人士还表示,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 “双一流”。
河北省某高校内部人士称,之前学校没能入选“211”,“双一流”对学校建设是很大的鼓励。“各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 于调动学校积极性。”其介绍,河北文件刚下发,学校已入选“双一流”建设的行列。据了解,目前河北有4所双一流学校及一批一流学科,资助经费数目也基本确定。
1、破除终身制:
985/211的终结意味着一场新的竞赛重新开始,考核机制重新调整,各类型大学要重新开始适应新的游戏规则。985/211的评审与建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校的实力与科研水平。但是一旦获得身份认同,就是终身制。各个学校后期发展的动力和冲劲减弱,最终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划分为:985高校、211高校和非985/211高校,共三个类别。进入某一层的学校安枕无忧,进入不了的也不再努力争取,因为没有更多名额。于是所有的高校都不再充分的竞争,长远来看不利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
2、设立新玩法:
更为激烈的争夺即将开始,原来的985以及211大学将全方面推进学科建设,依靠综合实力取胜。而地方大学与行业性大学等非211/985则可以依靠专业与学科赢得非对称性优势,在激烈的排名与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后的高考填报志愿,将会涌现出两个维度的考量,一个是综合大学的学校排名,一个是专业与学科排名,从而使得评价机制更为科学和公平。“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 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该人士还表示,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 “双一流”。
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高文也提到,关于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争论焦点是评估体系,国际一流不是自己评的,而是国际认可,必须纳入国际通行的指标体系,如对国家的贡献、国际影响力、非本国籍教师的数量、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等。
感谢每日高教要情(ID:edu8edu)授权学术中国转载,同时感谢新京报的新闻报道,向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