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笔下这位人物,着实让人为难,,他却是一村之长,你说他是一村之长,他却是亿万富翁。怪记者笔力之不足,想不出一个更好的头衔集三者表达于一身,实感遗憾!
小学没毕业,从历经苦难——南下打工——部队服役——艰辛创业——回馈乡亲,现涉足酒店餐饮、建筑建材、房产开发、码头矿山、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等多个行业与领域;从自己致富到带领大家致富到回归乡村,造福一方百姓,,做中国最小级别的村官,这种“九曲回肠”的人生轨迹确实让人惊叹!
磨难
上世纪90年代初的退伍军人,个头不高、惜言如金,做事雷厉风行、果断干炼,军人作风遗留至今。
朴实无华的外表、内敛低调的穿着,憨厚踏实的秉性,很难与眼前这位亿万新贵相连。
高卫全,1970年7月8日生于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其父母共育7个子女,他排行老三,因家境贫寒父母不得不把最小的姐姐抱给他人抚养。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少年时期的高卫全生活异常艰辛,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助父母放牛、砍柴、除草,原本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却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责任。
80年代中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热潮,15岁的高卫全孤身一人,南下广东某电子厂打工,一晃就是2年。17岁那年,高卫全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回到家乡应征入伍,献身国防,在河北张家口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侦察兵再到班长,这对高卫全人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虽然在部队勤奋踏实,业务精良,多次嘉奖,但由于文化程度太低,继续服役考军校成了他永远的梦想。
,退伍在家的他,时逢国家开发海南的大好时机,凭着当侦察兵练就的勇敢、沉着、机灵、精干的性格与体魄,他来到海南一家建筑工地,从提灰桶到做小工,干着最吃力的体力劳动,4年下来积攒了10万元血汗钱。
创业
怀揣10万元现金作为创业资金,高卫全等待人生转折的机会。最初经朋友介绍,他来到长江三峡大坝工程运渣土、拖石头,后承接了巴东水布垭电站、广西龙滩电站和云南溪洛渡水电站大部分土建工程,凭借一个男人的雄心壮志;凭着为人诚信、做事踏实的秉性;凭借在部队大熔炉练就的过硬作风和本领;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打拼,他最终获得3000万元的丰厚回报。
3000万——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伢,对于一名退伍军人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然而,“致富不忘农村、致富不忘农民、致富不忘乡亲”的思想深深植根在他内心。
因此高卫全积极响应了地方政府鼓励企业家回乡创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号召,他首先投资3000万建造蕲州唯一一家三星级宾馆,以提升本地招商引资环境,着实为蕲州城镇发展增光添彩;其次是瞄准建筑建材市场成立了蕲春县龙全建材有限公司,针对蕲州镇内矿山石材开采,整体格局没有合理规划,面对过去矿场小而多,乱而杂且事故频发的现状,龙全建材有限公司积极配合县、镇两级政府规范整顿石材市场,重新组建一家噪音少、安全系数高的银山碎石厂。碎石厂开工后,既能满足当地建设需要,又能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利用自建码头将石子、石灰、石屑,源源不断地运往武汉、上海等全国各地。同时,他个人出资1000万元,帮助当地政府组建卓达建材一条街,全长800米,新开张建材门店、摊位100多家。另外,他整合旗下各产业资源,注册资金5000万元,组建并成立龙全集团,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就业达1000多人。
发展
机会垂青有备之人,高卫全抓住机遇搞开发。蕲州破产倒闭改制企业多,为了切实解决数以万计下岗职工住房问题,替政府分忧、为市民解愁,高卫全主动出资承接500套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项目。他还积极配合该县、镇两级政府,多次到省国土资源交易中心,带头举牌拍卖土地,以提升蕲州乃至全县土地出让拍买价格,如龙全集团公司新近开发的湖景广场商品楼地价以每亩80万价格,创全镇拍卖最高记录。
如今,龙全集团、龙全宾馆、龙全房地产生意红红火火,产业蒸蒸日上。全镇人民特别是龙泉庵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2012年第六届龙泉庵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在老书记和现任书记的引荐下,龙泉庵村全体村民一致推荐高卫全为该村村长。
过去的龙泉庵不仅是全镇最穷的村,而且在全县500多个行政村中也能排倒数一、二,一年下来集体经济收入不到5000元,村组干部辛辛苦苦为村民服务一年,却拿不到一分钱报酬,当时在蹲点驻村干部中流传这样一句话:一驻龙泉庵,荣誉奖励不相干。
回馈
面对龙泉庵村贫穷落后的现状;面对群众的信任村民的期盼;带着回报父老的感恩之心,高卫全经过深思熟虑作出决定——迅速改变龙泉庵愚昧落后、穷山恶水面貌;全力招商引资、搞活村级集体经济。
言必行、行必果,高卫全说干就干雷厉风行,把军人作风发挥得淋漓尽致。首先他自掏腰包拿出巨额资金从全村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受益的事情做起,一是个人无偿投资180万元,将蕲州城区自来水主管道延伸到龙泉庵村,把支管道安装到村农户家里,实现了“家家用上自来水,户户不出一分钱”,彻底改变了老百姓吃脏水、吃臭水的问题。二是出资1200万元接通全村长30公里、宽4米的通组通垸公路,有效地解决老百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出行难题。三是投资300万元建起了龙泉庵村办公楼、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小学教学楼、标准化篮球场、村民健身广场等公共设施,老百姓风趣地说:、感谢好村长,自来水到厨房,水泥路到厅堂、跳舞到广场,日子过得胜天堂”。
全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园区基地一年打工收入多达300多万元。正如老百姓所说:“打工不离家,收入很可佳,人在花中走,心里乐开花。”
巨变
然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想只有提供乡亲更多发财致富的劳动机会,才能最终带领乡民脱贫致富。因此他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有特色农家休闲旅游产业,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高卫全通过自己战友、同事、同行的人脉关系,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三上宜昌,用其真心、真诚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湖北省林业龙头企业——宜昌龙源林业有限公司入驻龙泉庵村,投资建设现代旅游观光农业——龙泉花海。
建设龙泉花海的目的是深度挖掘蕲州人文资源、做活时珍名片、改善生态环境、改变农村面貌、倡导森林文化、绿化荒山荒坡、维护水土保持、加快农村园林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龙泉花海按照“产业领军、品种领先、品位领高”的理念,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种植、市场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加基地连农户的发展模式。
该项目于2012年11月8日签约,2013年1月1日破土动工,整个规划面积2万亩,总投资15个亿,分两期完成。目前已复垦荒山、坡地10000亩,已建成樱花园、紫薇园、红枫园、海棠园、桂花园、红梅园等9个园区。
昔日“荒山光秃秃,杂草满山沟、坟丘到处是,庄稼很少收”局面,如今是“路成网、树成荫、花似海、人如潮”。一期工程已投资5亿元初具规模,目前来龙泉花海旅游观光人数达到20万人次。龙泉庵村二组村民王远志,看着该村今非昔比的变化,即兴赋诗一首“千坡遗平洋,遍种樱桂秧。如今龙泉美,花扮天地香。旅游名胜地,桂酒敬吴刚。全民策马跃,致富达小康。”
高卫全还联合龙源林业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将龙泉花海建成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实习实验基地。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领导、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民多次亲临现场,基地还聘请武汉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了全村旅游详细规划。如万水桥夜景、马口塘月色、古庵幽静、八夫禁传说等一系列旅游景点正在建设之中,目的是让游客四季来此皆可赏美景、观鲜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全力打造龙泉文化小镇,把龙泉花海项目做大做强,高卫全夙夜勤勉、亲力亲为,力争把龙泉庵村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
武汉市工商联原主席余元九考察了龙全集团、龙泉庵村、龙泉花海后,用这样四句话评价他:“脱贫的楷模、致富的能人、村官的标杆、创业的典范。”真是一语中的贴切有加。
蕲州在线成立于2006年,又名蕲州论坛、蕲州网,是蕲州大型生活服务类综合门户网站,提供蕲州本土新闻、生活资讯和商业信息等服务。
网址:
WWW.QIZHOU.COM.CN
投稿/爆料QQ:2378023780
站务/商务QQ:5665305
微信公众号:HUBEIQIZH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