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陈劲松:地产下半场会如何演化?

陈劲松:地产下半场会如何演化?

  • 2019-07-02 03:50:45

  • 【老潘说】这是陈劲松先生一次同济大学的精彩演讲,读完很有启发,特别推荐。1,土地资本化,是中国前30年唯一的硬道理,2,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三个棘手问题,一是房价收入比过高,二是4万亿之后怎么办?三是三四线城市缺乏大家参与一起玩怎么办?3,中国未来的城市化,不是三四线的城镇化,而是大都市圈化;4,上海要完成它的使命,就要集聚更多的人口,现在却还在控制。从2019年开始,上海的容积率会全部放开,挤一挤,怕什么?5,房地产中介很难被颠覆。


    演讲者:陈劲松同济大学校友论坛

    来源:世联行


    一、土地资本化,是前30年唯一的硬道理


    土地资本化给中国找到的一条发展之路!


    从此中国经济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市场化、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以至于整个经济其实是笼罩在中国房地产土地经济、土地财政、土地资本化,推动市场化这么一个过程。前三十年凡是搭上这个快车的人,今天叫做有产阶级。凡是没上车的人,事实上很难受。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出国的同学,回来突然发现这个快车没他的份儿,发现在国外辛辛苦苦挣的钱在上海连两房一厅都买不起。


    由此,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终于找到了中国发展的道路。这个道路不是华盛顿西方经济学家说的那套,而是我们这套,叫做“中国模式”。可惜这套逻辑,不适合其他国家,因为没有那么庞大的土地可以市场化、资本化。所以说中国模式,提两年,不提了,为什么?不可靠。


    二、什么时候奇点临近?


    1,4万亿之之后怎么办?


    上述中国模式走到2008年,发生了世界规模的经济危机。事实上,当时房奴这件事,大家已经承受不了了。然后“哗”4万亿再刺激,这个模式就走到今天了,但还能走多远?还能继续三十年吗?


    目前,如果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拿地,那么一小块地,一百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抢,就会面粉贵过面包,大家拿得心惊肉跳;如果在三四线市场拿地,盖个房子,就是库存。现在从开发商这儿就已经不太好玩了。


    2,房价收入比过高,怎么办?


    深圳去年经历了50%的上涨,上海正在走这个补涨过程。诸位同学都很清楚,想在上海立足的话,我们得付出多大代价呢?八十平米,在内环或者说中环,你每个月的按揭大概在两万块以上,好的小区超过三万。三万是什么概念?你每个月得挣多少?按揭不超过月收入一半,是什么工作能让夫妻俩人,每月净挣6万块?这个我不明白。如果是这样,奇点也在临近了。


    3,三四线城市没人参与,怎么办?


    城市化,城市化,上海当然塞车塞得要命,市区房价这么贵,都周边买房了。德州是山东的三四线城市,我去了一趟,发现马路非常宽阔,比上海的还宽;城市公园修得非常棒,快赶上深圳华侨城了。但是没车,商业街关门,房子大,这是四线城市进行城市化的典型。中国城市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事实上奇点临近的标志是,主要参与人可能都不太愿意进去玩了。


    这个流程再继续这么走行吗?那不这么走,怎么走?


    三、未来如何演化?


    未来怎么演化,我们下半场怎么演化?新的模式,我预计在2019年到2029年将全部诞生。目前中国所有主流的公司,最牛的公司,全部诞生于这个时期:万科、华为……多的去了,包括世联也一样。


    那1979年到1989年诞生的公司,年广久、步鑫生,他们在哪儿?当时我们毕业时最想进的公司是什么?最牛的公司是什么?中国进出口总公司,那可比银行和政府都好很多,现在在哪儿?烟消云散。因为规则改了,那个公司就不存在了。


    所以不要看过去十年那些公司有多厉害,很多在第二个十年,就土崩瓦解了,然后新的力量,会变成一个庞然大物,在1999年到2009年的时候,他们赚了市场上最多的钱。


    现在处于什么时期?我们完全可以拷贝过来,所以我也不着急了。原先我是着急,新模式,新模式,老呼吁收房产税。有炒楼的人,天天问我买不买房子,我说你现在有多少,他说有十几套。我就生气,这坏了,房子都在他们手里,他也不往外拿。


    为什么在中国,REITs总也诞生不出来?税收有问题,税收要改,但说了一百遍都不改。公有住房占上海总存量超过50%,运营效率极低,为什么不市场化?白领都跑那么远住,怎么生活?改呀。容积率要提高,多提供点基本配套给白领们,哪怕是提供一些低端住房也好.


    四、从三个角度看新规则


    如何判断当下或未来的规则到底会怎样?如果诞生新规则,那规则是什么?我不想用算命先生的那套来说,将来上海房子一定会30万以上,这么说是误导。我们来看规则怎么样?我觉得马蔚华的三句话非常好:


    • 不知未来者,无以评判当下;

    • 不知世界者,无以理解中国;

    • 不知宏观者,无以处理微观。


    买不买房?怎么买房?这事很微观。但宏观到底是什么?你不知道确实很难下定决心。那我们变成了炒股的那帮人?迷信短期的K线图,我们会很累,还浪费我们的时间、精力。为什么现在是新模式的诞生期呢?就是法律和规则一定会落后于实践!这大概需要十年左右。


    年广久,从招七个雇工给他炒瓜子,到私营企业法颁布,多久?

    小岗村土地承包开始没到十年,因为是逼得没饭吃,但是法律一定会落后于实践,目前是新规则的诞生期。那新规则会怎么样呢?三个角度来看。


    1,未来30年中国将彻底完成城市化        


    那这个城市化是什么样的呢?德州的案例告诉我们,中国未来的城市化,不是三四线的城镇化,而是大都市圈化。就是深圳、上海、北京涨得不得了,三四线还在去库存。这是不可阻挡的规律,任何人也没有办法。


    在日本,大东京都市圈集结了多少人口?整个日本两亿人,大东京都市圈就有五千万人,占了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比例远远超过上海加北京,真吓人。那首尔集结了多少人?韩国一半的人。


    我们在东京、首尔搭地铁,如果不按那个线,一定会晕,因为太复杂了。这个是全世界、东亚城市化的未来,没有办法,产业必须聚集,人口必须聚集,这帮人才有活路。否则,大家都集中在四线城市干嘛呢?挣谁的钱?这就是大都市圈化,是中国城市化的未来。


    目前中国的一线城市,距离完成它的使命,还差得太远。就以上海为例,上海要完成它的使命,就要集聚更多的人口;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上海在排斥外来人口。上海规划的整体住宅容积率,比深圳还低很多,没超过2.5。我去张江高新区,容积率和硅谷差不多。但咱们是美国那种条件吗?年轻人在上海怎么活?我不清楚。要都是高精尖人才也行,关键是再高精尖也得有倒咖啡和扫地的。


    我们对城市的理解总要曼哈顿最美那面,不去看曼哈顿旁的贫民区,你看大纽约,大纽约几个问题上海第一,上海的住宅占整个上海总面积的比例太低。我们认为向曼哈顿学,就得多搞产业,多搞高大上的金融,这完全是误解。曼哈顿那么多高楼,真正的写字楼、住宅占多少?你放开想也想不到,超过一半是住宅和公寓,包括黑人区,不太好的区,但确实很便宜。也就是说,雄心勃勃的年轻人,刚毕业,他靠自己的努力,能活;但现在在上海,不管有多少雄心勃勃,年轻人已经活不下去了。


    那什么才是大城市所为呢?城市是个容器,不能只要光鲜那面,不能只容纳老板,员工在哪里?他们的成本是多少?北京深圳都一样。现在深圳大量的旧城改造,原先旧城是深圳的根,是深圳有活力的原因,本人也是从深圳的农民房开始创业的,而且是跟人合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当数量都会从农民房里走出来。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不是诞生在高大上的音乐工作室,而是上海的一个小阁楼,不然怎么会那么有激情。


    从未来来看,中国的大城市,如果要完成它的使命,我觉得需要补的课特别多。本人觉得,从2019年开始,上海的容积率会全部放开,挤一挤,怕什么?怎么说——高楼。当时我听到很多人说,楼一高就会带来城市交通的不好,胡说!


    高楼才能把城市交通,来回通行降下来,

    只有高楼才能节能减排,

    那些小别墅是最不环保的。


    上海的车牌号都已经炒成这样了,曼哈顿的人出门一般不开车,那是我们的榜样城市。上海要成为世界级的城市,没别的办法,照着曼哈顿猛学就对了。


    旧的公有住房,凭什么搞那么多产业?凭什么搞那么多写字楼?能盖什么就盖什么。我们现在看纽约,生机无限活力澎湃,公园附近,你看年轻人,当然现在成为新的Fashion,非常hot,物价也上去了,没关系马上另外一个区就诞生。同样,我们上海的楼不够,那就麻烦。上海的楼,是严重不足。什么叫供应侧改革?这就叫供应侧要改革。市场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你了,为什么不改呢?这是第一个结论。


    2,公共服务 


    为什么大家都要挤在一线城市?公共服务还不错。


    比如广州医疗好,上海教育好,深圳机会多,公共服务当然是政府提供的服务。公共服务的改革,不是土地财政的改革,那怎么改呢?最好就是收房产税。房产税叫了这么多年都没收,因为原体制没动,还是土地财政,如果税收从房产税上开始产生,公共服务必须上。这个是没有办法的,国际通用。


    3,存量房的深化


    存量房怎么才能不断分化、变现?那么多二线城市,那么多写字楼,都在那儿空着。上海的写字楼,招租现在都已经出现了麻烦。上海写字楼的租金这么高,三分之一是P2P公司贡献的。他们租楼,不跟你谈价钱,上来就整层整层地租,一层两层地租,比如e租宝,那都骗子。什么才能支撑住这么高的租金呢?所以我觉得该改。就是用未来看当下,未来是谁?


    曼哈顿、东京、首尔,没一个地方不收房产税。让这帮房屋的囤积者,既不出租也不卖,坐等升值,这个合理吗?既得利益者觉得挺合理,他们付出了代价,当时谁让你没眼光呢?但当年轻人起来的时候,你们毕业的时候,这个就不合理了。


    ,。在美国,市值前十的房地产企业,没一家是开发商,全都是REITs,比如美国西蒙地产。各种各样的REITs,占了美国房地产的主流。美国经历过什么样的金融化过程?房地产本身就是金融。


    上海之所以补涨,就是钱超发了。美国经过什么?商业不动产证券化。这是一次大的,第二经过了抵押贷款的证券化。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抵押贷款证券化,按揭证券化,关键是它的按揭会有一个次贷。


    五、房地产中介很难被颠覆


    房地产交易,网络取代实体经济,这个成不成呢?目前还成不了。


    过去N年,N多个年轻人敲我门,跟我说:“两年我就把你颠覆了!”我说为什么?他说:“网络,就是去中介,把你干掉”。但到现在还没成。原因是什么?


    我们的规则不支持网络取代。你的信息都是假的,对不对?各方信息都不公开,产权都查不清楚。网络上骗子一堆。按理说,网络干一件事最有效率,把信息彻底透明化,可以去中介。网络目前没干就是信用,信用是基础。阿里巴巴可以,因为是小额高频,房子不行。当房子的基础信息都是错的,当服务提供人的信用都没有验证时,线下怎么可能被颠覆呢?这不太可能。


    好了,如果将来网络能颠覆线下,OK,你把这几个规则建好。规则目前都难,也顾不上。我们就找最有效的招儿,就是把房价硬生生地给摁住,老百姓先别叫,看政府又出手了。这些活都在下一个十年——2019年之后干。


    六、货币与人口的大趋势


    当货币超发到中国这种程度,还有什么东西能够资本化承接这个财富呢?目前还没有。去年股市没指望上,现在又回到房子来承担这个责任了,这就是上海,房子让我们瞠目结舌的原因。这也是深圳,香港再跌落15%,深圳房价就超过香港。听着都滑稽,不管是从公共服务还是投资回报率来看,我们都差很远。深圳豪宅哪有投资回报呢?货币都超发到什么程度了?


    买房子每个月要花三万块,而租房子只用三千,这就是奇点临近了。租与买相差了10倍,这事在全球没发生过太多。所以本人认为,造成这轮房地产大起,这是波动状态。大家不用特别害怕。六千点怎么到的,涨停也就在这儿。中国房地产会大跌吗?我不认为,因为钞票超发太多,人口向一线城市聚集太多。但我认为会有小回,因为太不合理,小回取决于政策的力度。再是人口聚集与老化。


    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在2019年前门儿都没有,原因是我们没有找到新规则,要用老规则应对。如果说人民币要国际化,哈继铭说,你不断地印钞票还维持汇率不变,理论上你一两年就能把全世界给买了,这是非常荒唐的。


    新的规则建立,旧的规则诸位可以置之不理了。没必要这个时候接这么高,背上那么沉重的负担。比如,说我们毕业时最想去中国进出口总公司,结果我去到北京,就明白了,这跟我没关系。全都权贵,哪能轮到你,连认识的机会都不给。关键那个公司值得你去吗?也不值。想当年,我爸要是李刚,我就去了,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找工作呢,是不是?


    旧的秩序不值得期待。那个权利游戏由他们玩,玩到那么极致,已经不值得我们期待了。

    地产总裁内参    




    只关注那些——带领行业进步的"牛盘、牛企和牛人"!


    老潘是谁,一个地产爱好者而已,混了,目前在明源玩品牌,正儿八经主编《房企战略转型N种模式》、《项目运营管理》、《成本制胜》等,如今就想“随性儿”写点地产变化或风云。


    地产自媒联盟成员,有兴趣加老潘微信聊dczcp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