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创业的时代,把企业做上市或许是每位创业者都梦寐以求的。现在,国内的创业者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上市选择,比如近期异常火爆的
新三板
。而在过去,能够成功登陆
美国
纳斯达克几乎成为了一个创业企业走向成功的重要标志。今天,我们就来帮助大家一起梳理一下过去20年间中国创业企业的赴美上市之路。
中国的创业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创业企业的赴美上市之路随着资本市场情况的变化,产生过数波上市的浪潮,每一波浪潮的代表企业都不同,下图是虎眼总结的自2000年以来,
中国互联
网代表企业的上市时间表,在这张时间表上,我们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2000年以来的四波浪潮:
互联网企业的第一波上市潮,以门户为代表的三剑客(
新浪
、网易、
搜狐
)的上市为标志。在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兴起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网站。那么衡量一个网站是否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呢?是访问量!所以,门户网站作为综合性的内容载体,很容易成为访问聚集地,我们俗称:「入口」。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入口」开始成为互联网发展所围绕的最重要的概念,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着「入口」这个概念,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创业企业和商业模式。
抢占「入口」成为互联网发展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商业模式,而「入口」的概念也深度影响了之后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
互联网企业的第二波上市潮,集中于2003年到2007年之间。而在这一期间,我们可以看到上市的公司行业类型开始逐渐增多。率先登场的,是2003年底的携程,成为了国内
旅游
行业最大的垂直门户。之后,盛大在2004年中叶上市,
陈天桥
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2004年另外2家上市的公司是艺龙和51Job,它们分别代表了旅游和招聘这2个领域的垂直门户。到此为止,「入口」这个概念在门户网站上开始往垂直领域发展,同时迸发出很多各领域的创业企业,而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垂直纵深,实际上是围绕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衣食住行)需求逐步展开的。所以,2006年新东方的上市,标志着围绕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创业公司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还有这期间上市的巨人、九城等游戏公司——游戏这种娱乐方式也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强大的变现能力,迅速成为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当然,有人往细分领域挖,就有人往纵深挖。百度就是典型的把访问入口做成超级入口的公司,由于搜索是人们访问互联网最大的刚需之一,百度的成功,标志着在PC端超级入口的概念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第二波上市潮,是把互联网带入日常生活服务的重大成功,「入口」的概念也开始往垂直和纵深这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企业的第三波上市潮,集中于2010年到2012年之间。在这期间,我们看到垂直门户开始百花齐放,进入到更多的生活分类中:世纪佳缘是基于婚恋的,搜房是基于
房地产
的,优酷是
视频
行业的绝对老大。
与此同时,工具类「入口」横向杀出,奇虎和高德地图的上市让所有的人明白了原来互联网不仅仅是网站,对于访问量的追求变成了一场占领用户日活的游戏。
在这一波浪潮中,还涌现出了一家社交类的公司人人。人人上市的当天,股价就上涨接近40%,市值超越新浪、搜狐、盛大等前辈,而社交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模式(区别于以入口为核心的流量变现,社交更多需要通过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来变现),当年也受到了资本的强烈追捧。而当当网的率先上市和之后唯品会的上市,则拉开了后续电商上市的序幕。
第三波上市潮,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开始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互联网从一味追求访问量发展到追求用户的日活。与此同时,社交和电商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向我们袭来。
互联网企业的第四波上市潮,起于2013年。我们看到的是互联网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寡头产生(百度、
阿里巴巴
、腾讯),并购丛生(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频频并购)。
从行业领域看,电商在这个阶段大放异彩,不仅有垂直电商(聚美优品),也有自营电商的巨头(京东),更有超级无敌的平台型电商(阿里巴巴)。
同时,社交类的创业公司开始崭露头角,
微博
这个曾经异常火爆的社交产品在此期间上市,而陌陌作为第一家专营
移动互联
网社交的产品也成功登陆纳斯达克。
奇虎的思路,猎豹和迅雷脱颖而出,在国内互联网公司中占有一席之地。垂直生活服务领域也涌现出了一些上市公司,但更多的独角兽还没有上市就已经具备了互联网巨头的潜质。
第四波上市潮,可以说是一场资本盛宴,我们发现中国也能够涌现出十亿美金、百亿美金、甚至千亿美金的互联网公司。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深深影响到了每一家上市公司。
以上我们回顾了过去20年间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四波上市浪潮,后续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成功上市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能够给未来创业者带来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