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开始众筹徐建军:流量就在那里,有本事就去拿

开始众筹徐建军:流量就在那里,有本事就去拿

  • 2019-10-28 04:22:27



  • 2015年11月,开始众筹完成A轮融资,共计3350万元,被27位投资人评估为杭州未来最有可能成为“独角兽”(可以迅速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独角兽”意指强大到无人能撼动)的公司之一。这一天离开始众筹成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徐建军坐在对面,与其说是锋利,倒不如说他是“按兵不动”型的。总是先观察附近的人事,听人家讲完,虽说表情有些单调,但眼里带着笑意。“最早想做它的时候,其实没有想做众筹,是因为我做了另外一份电子阅读产品,当时在网上卖得非常好,6美金一份,大概一期可以卖几千份。”一开口,直指要害。


    就在他“天真地以为我要改变中国了”的时候——中国从来没有一款阅读产品直接通过销售,把所有中介环节取消掉,完成自己的闭环或者盈利了——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关停掉了。徐建军很困扰,他手上有中国最好的写作者,有的来自《南方周末》,但他们为选题苦恼。


    这时有了开始众筹,一个让平凡人能来发布自己非虚构故事的平台。

    气氛到位、思路清晰、描述生动——作为一个讲述者,徐建军无疑是成功的。超过10年的媒体从业经验,让“讲故事”成了他最擅长的技能之一。他有自己的坚持,就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好好包装一个又一个众筹项目,每个项目都要拍视频,拍大片,写长长的文案,就像对待一个个封面人物一样去对待每一个来找他众筹的人,哪怕对方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姑娘只想众筹3000元买一个新相机。


    他说,“这是我们报复平庸的方式”。这个和其他众筹平台截然不同的做法,让开始众筹首先收获的是互联网时代比黄金还金贵的硬通货——流量。

    “很多人问我流量是哪来的?是不是买的?我说这还用买吗,流量在那里,有本事就去拿。”徐建军说。他认为众筹不仅仅是一种金融行为,那些隐藏在项目背后的故事才更让人着迷,而勇于开始是边缘力量得以呈现的前提。


    专业的内容生产者能够点石成金。“这个时代需要真诚的好故事,让更广阔的人们在其中寻找能与之感应的个体,并予以鼓励支持,同时能获得超值的实物回报。”


    他给我讲了两个故事。

    其一是今年5月29日上线的“民谣在路上·大冰和他的朋友演唱会”,这是一个光听名字就足以撩动很多文创爱好者的项目,也是开始众筹目前做过参与人数最多的项目,至少有4500人共同支持了一场演唱会,筹到111万多元资金,成为开始众筹第一个超过百万的项目。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场演唱会最受欢迎的回报项目,并非是88元的“住宿+听现场演唱”,而是5000元的“名誉出品人”。更让人感到狂热的是,下单资助5000元的人,几乎都是上班族,这个数额差不多是当下一个年轻白领一个月的薪水,“他们宁可不吃不喝了”。


    另一个例子是不久前的9月,苏州的海归设计师王斌在阳澄湖畔将旧厂房改建成民宿的故事。这个项目的成绩是:上线36小时筹到300多万,也是开始众筹目前最大的一个项目,总筹资已超过500万。发起人王斌曾对媒体说,他明白这个民宿可以提供的回报远不及买一份理财产品,但他们并不看重盈利,而是在为自己的情怀买单。

    两个故事的背后都指向同一种逻辑——如果说,这些尝试与之前众筹在西方历史上那些集中在文学、艺术等文创领域的故事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商业与情怀兼具,那么千百年后的今天,更多拥有文艺情怀的个体,同样也在通过众筹实现着自己或大或小的人生目标。


    这些目标多数都是非物质性的,且极具个性,可能是爱情、亲情或故土之情,可能是挽救和保护一座马上坍塌的建筑或一门即将失传的手艺,也可能是表达一种态度、追求和叛逆。

    思路清晰,一两句话切中要领,是徐建军给我最大的印象。所以我毫不意外开始众筹的成长如此快而稳扎,从决定做开始,到每一个众筹故事的回报项目,都是他和他的团队在仓前的办公室里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讨论出来的,没有“一拍脑门”的主意。“严谨得像学数学的人。”他的同事说。


    采访结束,已近午夜。徐建军起身交代我,路上注意安全,而他准备一下,要去见另一个投资人了。


    来源:B座12楼 杨婷轩





    深云会

    温州互联网创投私董会

    面向企业创始人和高管

    定期举行私密项目路演

    想展示商业计划书请投

    3285302667@qq.com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