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注意到,,当中382份规范性文件被
宣布失效
,包含《关于
继续实施“985工程”
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
昨日,
肯定了“985工程”“211工程”取得的成绩
,但也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对高水平大学建设
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
,,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
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
“目前,,拟于今年启动
新一轮建设
。”
事实上,关于此轮教育改革
早有顶层设计
。去年8月,。
《方案》开宗明义地说,“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
,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
整体水平的提升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
竞争缺失、重复交叉
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
创新重点建设机制
,以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
记者注意到,
“绩效”
。《方案》对绩效的定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公平竞争
,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评价体系。
此次改革或
早有蛛丝马迹
。,从2007年至2013年,,但在
过去两年工作要点
中,找不到相关描述。
,关于重点建设的改革,,已
透露出丰富信息
。
记者梳理上述讲话发现,袁贵仁没有提及“985”和“211”,但花了大量时间阐述“
双一流建设
”。
袁贵仁谈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要坚持
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坚持发展方向,改进实施方式。高校要以学科为基础,强化优势特色,自主确定建设目标,
避免平均用力
。”
如何推进“双一流”建设?袁贵仁此前提到,政府要强化绩效评价,
对支持力度动态调整
。
此外要
避免身份固化
。“要形成开放机制,对支持的学科适时调整。引导高校把工夫放在日常质量提高、
一流水平建设
上。”
,“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
注重学科建设
,同时在遴选上,会有
滚动淘汰
的机制加入。”该人士还表示,新建设方案会给一些之前没入围“985”和“211”的学校一些机会。此外,以前入选的高校,并不一定会被确定为
“双一流”。
河北省某高校内部人士称,之前学校没能入选“211”,“
双一流”对学校建设是很大的鼓励
。“各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
调动学校积极性
。”其介绍,河北文件刚下发,学校已入选“双一流”建设的行列。据了解,目前河北有4所双一流学校及一批一流学科,资助经费数目也基本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