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我理想中的诊所

我理想中的诊所

  • 2019-08-16 02:34:34



  • “我理想中的诊所:病人是预约来的;等候大厅是温馨明亮的;享受免费的 wifi ;有秘书帮你接待和安排病人;每人至少 15 分钟接诊时间;就诊是私密的;诊室是隔开的;检查和抽血是不需要预约的;所有记录是电子化的;可从网络上查结果和咨询。要求不高,对不?”

    这是我 2012 7 10 日在微博上发的,在参观了众多美国的诊所、医院以后,我向往着我以后工作的地方是这样的一种状态,也是让我的患者可以满足的一种状态。在这样的诊所里,患者可以有私密化和人性化的就诊,医生可以仔细地对待每一个患者,争取让每一个患者满意。配图是从网上找的美国多个诊所的状态。


    2013 2 26 日我们同事的一条有关于男家属到妇科诊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又让我加了一条理想中的诊所的样子“家人是可以陪伴就诊的”,在美国的妇产科诊所,家人陪伴就诊是不必提前申请的一个常规,为什么在我们国家不能?我们需要改变,我们需要进步,我们需要学习人家好的东西。家属陪伴在我看来也是进步的表现,我觉得是一种沟通的需要,可以让患者家属可以参与到患者疾病的诊治和决策中。当然,前提是患者同意家属或者朋友的陪同就诊。


    2013年初回到协和工作,协和东院门诊的硬件条件条件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新楼的启用让就诊一人一间成为了一种可能,但是陈旧和僵硬的管理模式仍然没有实现我理想中的状态。每一个上午的门诊,我看 25 个-40个患者,每个患者我尽可能就疾病情进行沟通,感觉已是筋疲力尽,我不想象别的专家一样,每个患者 3-5 分钟地看一个病人,象工厂的流水线。但是这么做,仍然是远远无法满足患者的需要,严重失调的供需矛盾让我很是为难,一方面众多的患者想要来找我看病,一方面门诊的容量又是有限。妇科门诊和内科门诊不同,每次看完门诊,总有一定比例数量的患者需要安排手术,但是医院手术室容量的限制已经在医院里面论资排辈的体系,无法让我每周安排更多的手术,我其实特别想在门诊看了患者,如果需要手术,立即收入院,尽可能早地安排手术,避免患者,尤其是外地患者多次往返北京的痛苦,但是在协和不可能实现,等待 2-3 个月的时间才能做上手术,是常用的现象,随着门诊越来越多,排队等候的时间也将会越来越长。


    此外,我还不想让我的患者一早 8 点来我门诊,然后等待数个小时来看病,我希望象国外一样实现预约制度,分时间段就诊,但是目前医院的信息系统又无法支持,来门诊等待数小时的现象仍然持续。


    我理想中的诊所另外一条标准是免费的 wifi 享用,因为我觉得是可以给我们的患者在候诊的时候打发无聊的时间,也可以利用 wifi 来给患者提供科普教育。协和目前的门诊虽然已经有了 wifi ,但是目前仅限于对员工开放,我倒是非常希望可以提供给就诊的患者,哪怕是收费的,也是对患者的便利。


    我理想中的诊所,想要达到是那么的困难,在现在的体制和服务缺失的情况下。


    (上图为美中宜和北京亚运村分院,具体浏览www.amcare.com.cn)

    今年回国后,再次到了北京美中宜和医院参观了下,在那,我看到了我心目中理想诊所的样子,我所提的每一条标准都符合了,在看了他们的门诊、病房和手术 室以后,我也和他们的手术室团队和护士做了沟通。我想,我应该为我的患者提供一种补充的医疗服务。于是我决定在那将额外为我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正如黄杰夫副部长所提“只要病人需要,我就会做”。


    这家医院从2006年创建之初,我就曾被邀请到他们医院对员工进行过产科专业技术的培训,所以对他们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理念都有很深刻的了解,其盈利方式也不同于其他靠低价吸引而后续过度医疗的私立医院。产科对于广大人民,医疗安全与服务是并重的。所以不出我的预料,经过7年的发展,他们从2006年的一家医院,到目前北京2家医院、天津的1家分院,已经有10000多个孩子在那分娩。许多协和退休的资深老专家都在这里出诊。于我而言,我需要一个和我行医理念相符合的医院来实践我的医疗梦想。


    对于医师多点执业,我必须要谈我的看法。


    上周南都全媒体邀请我谈医改,本来我有顾虑,但是还是去了,和卫生局局长就医改进行了探讨,我把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和难题谈了下,没有想到局长的想法也是和我有些相似,医改的一个核心,我想是需要解放医生。我虽在协和,但是协和的容量有限,无法容纳更多的病人,无法提供更多的服务。下周,医院的容量让我仅能做一台手术,我很是无奈,病人在等待,病人是有需要。我们的能量无法释放出来,在协和妇产科, 110 名左右的医生, 30 名教授、 30 名副教授、 30 多个主治医师,这样的分层体系,在容量有限的空间内,无法实现服务更多患者的需要的。我认为未来需要实现对人的解放, 09 年就开始推动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但是由于具体实施细则上的困难,让多点执业难以有效地开展起来。我想在未来的医疗格局中,象协和这样的公立医院将会承担国民的基本医疗保障的任务,专家在公立医院里面从事的主要是教学、培养人才以及科研,而在私立医院或者诊所里面,专家将要建立自己的个人病人群和服务高端患者,后面的一块主要是靠市场来调节,而前面则是主要是建立在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专家对学术的兴趣。在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均是实行这样一种基本医疗保障体系 + 市场化医疗的体系,我也深信这是未来的方向,,强调以后需要市场化、市场化,这是方向。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不完全脱离公立医院到私立医院里面去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是有个人对于学术的兴趣所在,比如我,还希望对于子宫肌瘤的患者探索新的治疗方式,比如海扶等无创治疗,想尝试以后解决我的先天性无阴道的病人的生育问题,这些临床研究,目前在私立医院里面是无法实现的,目前的私立医院的规模都不大,很难申请科研课题,很难做些新的东西。此外,还有就是服务价格的问题,我有不少患者是承担不起高端医疗服务的价格的,我不想让这些患者在低廉的医疗服务体系里面找不到我,我仍然希望可以给她们提供医疗服务。


    还记得我在健康报上发那篇文章吗?“我愿跳到河里给大家摸石头”(在微信内回复“摸石头”或者“101”,系统再给你发那篇文章看看)。医改的道路是艰难的,也不是现成的,当年小岗村的农民画押走向量产承包责任制是有风险的。我想我也需要摸索,给大家来摸一摸石头来看看。现在不少专家在所谓走穴看病,,但是道路不是现成的,道路是大家摸索出来的,只要是有利于解决老百姓就医难,提高医疗服务的满意度,都是值得鼓励的方法。


    你会支持我来实践我在理想诊所里面来看病吗?欢迎回复您的意见。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龚晓明医师

    医疗咨询好大夫网站: http://gongxm.haodf.com

    微信:drgongxiaoming

    微博:@ 龚晓明医生

    2013-3-17


    ---------------------------------------------------------------------------------------


    PS:这是一篇写于3年前的文章,当时犹豫了3个月一直没有在微信的平台上发,因为怕有人跳出来要喊龚大夫专给富人看病,不给穷人看病了。3年之后,我离开了协和,去上海一妇婴工作了一段时间,尝试多点执业,又到现在自由执业,我在努力实践改变。人生没有太多的3年,我若是留在协和,情况仍然是这样,病人就医难仍然无法得到改变,医疗的变革,只有更多的人动起来,老百姓才会有真正的就医改变。多点执业政策3年过去了,提的人更多了,实践的人少,或者躲躲藏藏,或者医院打压,我一直在提,要靠雇主方放开多点执业是不可能的,医生们只有动起来,医院方面才会改变现有的做法,到时候最具有开放精神的医院反而是最能吸引人才的医院。 私立医院,我始终认为将会是在未来改变中国医疗格局的关键,正如30年前,在国有商店门前开始有了摆地摊的一样,私营的商场改变了老百姓的购物环境。当然,环境的改善,服务的改善,都是需要有经济的支撑,所以需要的是分层次的医疗,让公立医院为没有条件的老百姓提供基本的兜底的医疗服务,而私立医院和社会化医院提供分层次的,类似于星级宾馆一样的服务,这也正是医疗行业的改变。


    另外一个问题,本文中我仅仅提到了美中宜和医院,因为我自己比较熟悉,也成为我目前医疗主要的落地点,但是我不是他们的员工,只是合作的关系。目前我们合作的多家医院卓正诊所、沃德诊所、美华妇产医院、海扶医院,在硬件服务和软件服务上都已经有改善,我并没有特意想要说为哪家医院做广告的问题,只是就事论事,谈我理想中的医院。也许若干年后,你们可能会见到有一个“龚晓明诊所”或者“沃医妇产名医诊所”开业,到时候也不要奇怪,这也是我的一个梦想之一, 是从我国外的老师那学到的模式。在美国,最好的医疗集团,梅奥和克利夫兰,就是从几个医生的合伙开始的。


    2016-6-14

    龚晓明 医学博士

    妇产科自由执业医师

    沃医妇产名医集团联合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