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月读重点 |《 零边际成本社会》:亚当 • 斯密的经济逻辑

月读重点 |《 零边际成本社会》:亚当 • 斯密的经济逻辑

  • 2019-08-05 20:27:59

  • 人们通常会认为,财产在市场上自由交换等同于资本主义。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资本主义通过自由市场运作,但资本主义并不是自由市场的必要条件。


    节选自《零边际成本社会》第三章

    中世纪后期,针对稚嫩的原始工业而兴起的变革促进了自由市场的发展,但直到18世纪末,随着蒸汽机的发明,我们目前所熟知的资本主义才逐渐兴起。早期的制造厂主要是些小型家族企业,雇用的人员通常为企业所有者的亲属,偶尔也会雇用一些流动性劳动力。虽然这些企业已在市场上开始运作,但资本主义尚未萌芽。向资本主义的转变首先发生在纺织贸易领域。通过第二章的介绍可知,那些急于摆脱公会管制的商人开始在乡村地区雇用廉价劳动力(即分包的早期形式)。城里的工匠资金充足,有能力购买纺织机;与之相反,农村劳动力则因为贫穷而无力购买属于自己的纺织机。于是,商人们通常通过出租的形式向农村劳动力提供纺织机。由于纺织机的租金非常高,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勉强够支付租金,并无多少剩余收入用于贴补生活。通过将劳动工具的所有权转移给商人,一种改变经济历史的新的经济模式被建立起来。




    16世纪末,新一代小制造业将工人聚集起来,令其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水磨和风车,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但是对于工人们所使用的机器,这些小制造业主同样拥有所有权。这样一来,那些之前拥有生产设备的工匠就被剥夺了生产工具,沦为雇用劳动力,开始效力于他们的新主人——资本家。



    对于那些拿囤积生产资料来冒险的人来说,获取投资收益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在该情形下,工人劳动产生的生产资料的劳动附加值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人工资,另一部分就是除去预付生产资料成本和工人工资之后雇主获得的利润。


    土地从共有财产向房地产的转变也遵循类似逻辑。斯密认为:“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一旦其土地变为私有,土地所有者就会变得像其他事物的所有者一样贪婪,热衷于不劳而获,甚至对土地上的自然收成也要收取租金。”



    最初,全部价值都以这种方式在某些不同成员之间进行分配,不管价值来自社会劳动力每年所集聚或生产的产品,还是其他任何来源。工资、利润以及租金是所有收入的三个基本来源,也是所有交换价值的来源。而所有其他收入归根结底也都是从这三个来源中的某个里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