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学英语的孩纸们经常碰到,尤其是一些网络流行语。小编最近不经意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运动品牌的广告,立即被它所吸引,因为它的中文字幕用了很多流行在网络上的语言。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反向分析的方法学到一些东西。好了,我们先看看视频,大家可以对照字幕试着听一下英文是怎么说的。
视频一开始,哈登持球,此时场外有观众大声喊“传球啊”,哈登的反应是:
如果我都顺着你来,按套路走。
What if I gave you what you wanted? You know, stop being creative.
在接下来的独白中都用了What if这个句式,这是一个假设性问句,“如果
…
会怎样”的意思。英文字面上的意思是如果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那会怎样?也就是说,不发挥创意了。
如果我从碉堡变成土堡?土包?土爆?
What if I lost my swag? Just did the usual? The expected? The normal?
Swag,也是一个英语里的网络用语,简单地说就是“范儿”。如果我失去了自己的范儿会怎样?只做那些普通的,你能预料到的,常见的技术。
如果我加入吃瓜群众
…
不好吃。
What if we had no style? That
’
s not fun.
Style,跟上面的swag意思相近,这里可以说是“风格”。如果我们没有自己的风格,那岂不就变成吃瓜群众了么?That
’
s not fun,英文是“这很无聊”的意思,不过字幕中延续“吃瓜群众”的说法,翻译为“不好吃”。
如果我们没憋出大招,你就生无可恋了。
What if we didn
’
t drop any heat? Gave you nothing to collect?
Drop heat
…
“拉粑粑”的意思,翻译为“憋出大招”,是不是很形象?Gave you nothing to collect
…
让你没有东西可以收藏,字幕用“生无可恋”,好像“可恋”和“collect”还是蛮押韵的嘛。
如果我千手观音附体,(还我登哥),如果我被压在五行山下,(饶了我吧)。
What if I was all defence? No offence? Do you want me to put my game in a box? Boring.
如果我一味防守,不进攻?嗯,这可以说是“千手观音”的来源。你是想把这项运动放在一个方盒子了,用各种条条框框加以限制,令人无法自由发挥?
把你晃到依依不舍,历史地位宛如登哥,没有梗就没有说唱,我唱啥呢?
Breaking ankles, leave them crawling, balling like I
’
m James
…
What if I gave them nothing to rap about? Who am I balling like?
如果我没有自己的风格,别人能拿什么来说唱呢?所以说,“没有梗就没有说唱”。
如果我们都一样?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都是套路,都是套路。
What if we did this? What if we did that? What if we kept it basic?
Same old. Same old.
如果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如果我们只会基本动作?好吧,“画面太美”这句是硬插进去的言外之意,原文并没有说。Sameold
…
这个倒是英语的常用词汇,“老样子”,“老一套”的意思,这里解作“套路”倒是很贴切。
如果一切都是套路?这样真的好吗?
What if we all stopped being creative? You really want that?
这句英文里没有提到“套路”,原文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全都停止发挥创意”,“你真的想要那样吗”?
创意永不止息。
Didn
’
t think so.
“我才不这样认为”。
好,经过反推分析,我们会发现中文和英文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这里对应中文的英文说法,换到另一种场合也许就排不上用场。如果下次碰到这个或那个英文怎么说的时候,也许就需要“由我创造”了,you
’
re there to cre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