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想寻找下一个特力A、下一个四川双马,甚至近期出现了寻找下一个三江购物……
其实“妖股”就在这里,无需你去寻找!问理财(微信账号:asklicai)指出,看似三江购物短短20天股价涨幅达到2倍,已经很高了。但是细细分析一下,其实三江购物背后隐藏的空间或并不止这些!
11月7日,三江购物临时停牌,11月21日携利好复牌,股价走出8个涨停,其中6个一字板!据悉,11月18日晚间,三江购物披露了定增预案,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拟通过协议受让、认购定增股票、认购控股股东可交换债等方式对三江购物总投资21.5亿元,持股比例最大将至35%,直逼三江购物实际控制人陈念慈及一致行动人持有的37%的股份比例。
注意11月21日-12月1日这波涨幅仅是对于上述利好的一个释放,有阿里巴巴的介入,股价出现大幅上涨不足为奇。
而后的上涨才是真正的炒作,12月6日-9日股价连续涨停,“新零售”概念渐入小高潮,但这波涨幅也才40%左右。
为什么说三江购物背后隐藏的空间不止这些?
首先,阿里巴巴马云投了21.5亿元甘心当一个二股东吗?
阿里入主三江购物可称得上是兵贵神速。11月7日(周一)三江购物突然重大事项停牌;11月15日阿里巴巴泽泰工商登记;11月18日(周一)三江购物公告称阿里巴巴泽泰入主并于11月21日复牌。而此前,2016阿里杭州云栖大会,马云在里面明确讲“从2017开始,阿里巴巴将消灭电商这个词,将用新零售取而代之”。
由此看来,阿里巴巴马云投了21.5亿元在三江购物上当一个二股东或仅是马前卒。虽然在三江购物公告中显示,杭州阿里巴巴泽泰没有意图通过本次交易获得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同时称没有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三江购物股份的计划。
但是,一年之后呢!毕竟刚刚入主需要一个磨合! 要知道,在这之前,阿里在零售业板块入股的可都是大块头:2014年3月,阿里巴巴入股银泰商业,并在后来成为单一最大股东;2015年8月,阿里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成第二大股东。阿里往三江购物装进点产业也不是不可能!
其次,阿里顺风行舟,强于险资“顶风作案”。
为什么说阿里顺风行舟呢?这里指的就是“新零售”概念,是站在风口的!问理财了解到,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鼓励线上线下企业融合发展,从国家层面指出了零售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显然,“新零售”已经站到了风口之上。
而且近段时间以来,知名电商品牌纷纷与实体店联姻,除阿里与三江购物外,如京东与永辉超市的资本联姻,让市场参与各方感受到线下、线上齐发力的新销售模式已呼之欲出,一方面,可以解决生鲜、百货等商品的电商化;另一方面,构建场景化购物体验,比如电商正在力推的到家服务,用户在线上下单,则线下门店负责配送。如此驱动着商业零售类上市公司业绩预期进一步改善,股价重心上移。
这就是大势所趋!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未来将不再有“电子商务”这一概念,取而代之的将是融合了线上线下各类服务的“新零售”。
最后,
对比四川双马当时的涨幅,阿里概念的想象空间不比IDG差,甚至更具有想象空间。
回顾四川双马的走势,同样是复牌后出现连涨,随后当市场认可IDG概念后,四川双马再次被炒作了两拨,股价整体被炒翻7倍。
问理财(微信账号:asklicai)注意到,停牌前四川双马市值不到60亿元,当第二波炒作尾声时,市值不到200亿元。随着第三波炒作后,顶峰时期达到300亿元,基本第二波是翻了一倍。
也就是说,拿四川双马来比较的话,三江购物当前的市值水平也就是四川双马第三波炒作的伊始。目前三江购物市值167亿元,即使当前或许不可能一波达到,但想象空间不可忽略。
总的来说,目前三江购物股价偏高,翻一倍的话就达到了80元左右,甚至更高。而中国证券报指出“现在是箭在弦上,资本涌动已到了不得不发的程度,每次震荡整理可能就是一个难得的低吸机会。”但是还是要注意之前提到的问题,个股短线涨幅过大,可能会有一定的震荡整理要求。以及市场对“新零售”或者“阿里概念”的认可程度,就好比当时对于四川双马IDG的认可程度一样,得到认可,那想象空间肯定是有的!
问理财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一切有关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准确信息,请以沪深交易所公告为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