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蔡赟视角:补看中国公开赛决赛有感

蔡赟视角:补看中国公开赛决赛有感

  • 2019-06-21 18:17:01

  • 在我的印象里,福州是痛苦的地方。中青队时期一天到晚被关在铜盘基地集训,。,可以戳这里了解:


    球到了这个城市好像就变得特别地慢。

    上周的女双决赛,双方都是攻击型组合,防守也不见得有多严谨,却足足打了将近一百分钟。这种比赛对观众是极大的考验,即便是很懂球的人,也需要经过很熬人的等待,才能在无数雷同的回合中寻找到一些零星的闪光点。



    我个人对于现行规则有一些遐想,比如说只要单局分差拉开到10分就应该立即判负,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比赛中的垃圾时间,另一方面观众会非常期待这种类似KO的击倒方式。沿着这个思路再继续遐想,如果我的建议有幸被国际羽联采纳,这也许会成为很多高龄球员的福音,当然也有可能衍生出一些新的打法思路。


    张艺娜李绍希和她们韩国队的第一双打相比,两个人都太粗线条了。她们看起来就像食堂操作间里的那种大铁风扇,只有开和关,没有档位可调。作为90前后的女球员,当前的年纪也不算得年轻了,可她们似乎比对面的95后更热衷于用能力解决问题。


    出球落点大量集中于场地的四个边角,有机会就发力,很少缓冲,这种完全不回传的打法是强迫对手比拼无氧能力的思路。对此我一直保留自己的观点,兵者诡道乃是球类项目之精华,万不可弃。



    韩国队是出了名的以不变应万变,他们所有队员的打法几乎在青年队时期就非常成型,并且无论对面来什么对手,也不会有太多改变。从见机行事的能力上看,李龙大已经算得上多年来“最奸诈”的韩国人了(评论区的同学们,我并没有在怼他哦)。我想张李二人需要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

    也不是所有人年纪大了都不能跑,依我看约根森同学的拖拉机就开得很好。虽然对手的状态确实一般,却不妨碍他的精彩发挥。


    我们真的很难用一般性的生物节律来解释北欧人的体育生命。他们的整个周期似乎普遍都比我们要晚五到十年,而且不同于亚洲球员的是:他们似乎越到后期越给力,成熟年龄的心理和头脑又进一步的使这种给力变得更给力。


    丹麦人看起来并不在乎是否能把羽毛球打成我们习惯的那种优雅形态,但不可否认看他打球是越来越舒服了,他是那种能让你对着屏幕点头的人。



    约根森的移动很有特色,他的后场动作有点像印尼前辈刘邦高,大部分相持性回球都是吊着接。但他的并步和跳步很多,而且脚步节奏和协调性非常好,体现出丹麦人特有的体育天赋。


    他的还原方法特别值得推崇,很多球他并不回到球场中心,而是回到最靠近对方下一拍最有可能的落点的位置。这种回位形成一个中心圈,有别于一般常识性认为的中心点概念,从这个中心圈出去到接球位置大致就只有一步的距离。


    所以我们看到约根森的移动,是在这个圈里面加速调整之后,整理出最后一步非常舒服的接球,这是将固有理论结合自身特点最好范例。


    青春无限的辛杜好像不屑于这种游击式的移动技巧,她的脚法与其教练高佩扎德一脉相承。攻击性超强的高大队员,我不用站在她对面都感觉得到她的杀气。



    搞体育的人知道,虽然打比赛都是为了赢,但人和人还是有区别的。有些人面带凶光,不怒而威。球场上就怕这种人,就是到了晚上当你打完比赛、洗完澡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时候,脑子里还回放着他们狰狞的表情。


    很明显辛杜就是这样的人。别人是来打比赛的,但她是来打仗的。她站在场地中间的感觉,就像门线上的布冯一样,你可能自己都不认为那是能逾越的关卡。



    我觉得辛杜这回没有太多新意,她只是打得更稳定了一些。相比起来,之前她的很多比赛过于鸡血了一些。球员走向成熟老到是不容易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年轻人一出山就像纳西尔一样,那反倒失去了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也是不太合理的。


    纳西尔已经渐有东方不败的味道。我只知道和这种网前基本靠抹,移动基本靠走,进攻基本靠抓的人打球是非常容易生气的。更可恨的是,她虽然“徐娘半老”,却并不是只有做到这些的能力,发起威来仍旧是母老虎下山,招招夺命。



    对手意识浅陋,配合稀疏,有点不够意思体现印尼当家花旦的水准。现在的纳西尔在网前推压和拨两边的处理上非常细腻,几乎每一拍都打在空档上。我相信全世界有无数的教练在以她为榜样,教育自己的队员要像她那样打球。因为她就代表着大部分说了那句话也解释不清楚那句话的意思的人说的那种境界——打球要有目的性!

    上面这些人来自四个不同国家,相同的是都在上周比赛中获得冠军,相同的还有他们都击败了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对手。这支球队一个月来转战两个半球,第一周颗粒无收,有人说他们没希望了;第二第三周上演大四喜,又有人说他们有希望了;上周再次全军覆没,三十年来之未有也,于是有人又说他们没希望了。


    能一个月之内死去活来数次的球队,真的会没希望吗?


    遥想光明顶一战,白眉鹰王殷天正以一敌五,引得宋远桥先生自叹不如,这样的君子之风,今天真是难求一见。我辈自诩为爱球之人,何以只观其表以为全貌,岂非盲人摸象,贻笑大方?


    以上就是我对2016中国公开赛评论。

    刘邦高(Lius Pongoh):上世纪八十年代印尼名将。曾在86年那场著名的汤姆斯杯决赛中为印尼拿到一分。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