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你以为你看的是宫崎骏的动画?其实是蒸汽朋克啦!

你以为你看的是宫崎骏的动画?其实是蒸汽朋克啦!

  • 2019-05-31 22:48:36

  • 工业与后工业时代的科幻设计



    蒸汽朋克与赛博朋克,最初作为科幻文学、电影的两种类别而诞生,后衍生至周边的设计、动漫、音乐、游戏CG等领域的场景、人物及风格设定。 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两种相对于其他科技朋克而言颇为壮大的亚文化。 尽管风格、情感色彩与思想迥异,蒸汽朋克与赛博朋克仍然有着相同的历史成因及发展缘由,也有着殊途同归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核。


    赛博朋克:数字化生存的悲观幻想

    赛伯朋克(Cyberpunk)一词最早见于美国作家布鲁斯·贝斯克于1983年发表的短篇科幻《Cyberpunk》。尽管这篇与计算机犯罪有关的小说不甚有名,但在1984年12月30日,,用“Cyberpunk”指代威廉·吉布森当年所著小说《神经漫游者》为代表的科幻小说类别。这部同时获得“雨果奖”、“星云奖”与“菲利普·狄克奖”三大科幻小说大奖的著作(此纪录至今无人能破)使得“Cyberpunk”一词深入人心,并逐渐发展为科幻作品的一大重要流派,威廉·吉布森也因此被誉为“赛伯朋克之父”。

    从词源上讲,赛博朋克(Cyberpunk)由“控制论”(Cybernetics)和“朋克”(Punk)组成。Cybernetics最初是指将生物体及人类社会中的信息反馈机制用以电子设计,以创造出更加智能化的电子设备。 而Punk一词从诞生之初就传达着来自社会底层的反叛之声。 赛博朋克通常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人类生活每一个细节都受计算机网络控制的反乌托邦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中,人脑与电脑的直接连接使人可进入赛博空间内,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界线模糊化,庞大的跨国公司取代政府成为权力的中心,故事则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底层人民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展开。在赛博朋克中,黑客、数字空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仿生人、都市贫民窟、基因及生化工程等元素广泛出现,从恶的层面表现出当时人们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忧虑,有着强烈的反乌托邦和悲观主义色彩。


    《云图》中的新首尔


    衍生与发展

    除吉布森外,随着赛博朋克的发展,美国又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作家及作品:布鲁斯·斯特林(《回旋海》)、弗诺·文奇(《真名实姓》《深渊上的火》《天渊》《天空的孩子们》)尼尔·斯蒂芬森(《雪崩》《钻石年代》)。而在影视作品方面,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都具有赛博朋克的风格,20世纪末的《黑客帝国》三部曲则是集大成者。

    值得一提的是,除文学、影视、游戏等领域的衍生外,威廉·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中普及了他之前小说《融化的铬合金》中“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一概念。这一概念在小说中指人工智能生存的独立于人类社会的电子空间,后作为一个抽象概念在计算机领域中指代计算机及互联网中无疆无界的虚拟空间,并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为大众认知及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


    新媒介平台、网络游戏、互联网社区等均包含于无形的赛博空间中。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到:“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我们经由电脑网络相连时,民族国家的许多价值观将会改变,让位于大大小小的电子社区的价值观。 我们将拥有数字化的邻居,在这一交往环境中,物理空间变得无关紧要,而时间所扮演的角色也会迥然不同。”


    蒸汽朋克:工业文明的怀旧与浪漫

    以蒸汽科技为核心的科幻小说潮流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80年代儒纳·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崛起,许多膜拜蒸汽科技力量的科幻小说涌现,在当时体现了人们对于新兴科技的幻想与热情。


    这一热潮随着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的来临而衰退,蒸汽文明让位于更加快捷、创造更多生产力的电气文明,蒸汽科技也不再是科幻小说的关注点。

    而“蒸汽朋克”这一名词及流派则真正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与布鲁斯·斯特林于1991年合著的《差分机》,作为第一本典型的蒸汽朋克小说,《差分机》引起一阵狂潮,评论家更是仿造“赛博朋克”一词给这类新题材命名为蒸汽朋克。


    点歪科技树的蒸汽朋克

    《差分机》的架空的世界观,塑造了一个“点歪科技树”的以蒸汽文明为基础的高科技世界:19世纪上半叶,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掀开了全球工业革命的狂潮。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差分机(历史上由英国著名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一种用蒸汽驱动的计算机)的成功发明,使得信息技术革命的出现,比现实中提早了一百多年。


    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两股拥有改变世界伟力的技术浪潮合二为一,、经济、军事格局,使得生产力急剧发展,以蒸汽为动力源的科技开始起飞。


    从《差分机》看去,蒸汽朋克的世界观可见一斑。 这一世界观以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为背景,当时英国工业革命达到顶峰,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未打响。 机器的诞生解放了大量劳动力,铁路、汽船使得运输与贸易不断繁荣,英国进入物质丰裕、医疗技术进步、社会风气良好、新思潮与文艺运动空前兴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古典艺术与机械文明交融塑造出独特的拼接艺术,成为蒸汽朋克的核心形式;工业大生产与殖民地贸易的繁荣破除迷信与宗教集权,社会弥漫着浪漫主义乐观精神与科技征服世界的豪情,成为蒸汽朋克的核心精神。 而“朋克”一词则代表了对现代电子文明的反叛,通过复古与浪漫地继承维多利亚时代蒸汽文明的形式与精神,架空历史,发展蒸汽科技,塑造出一个古典艺术与蒸汽文明蓬勃发展的乌托邦世界。


    蒸汽朋克:影视与设计

    随着蒸汽朋克风格科幻小说的发展,蒸汽朋克美学也迅速发展,为影视与设计带来新的灵感:飞艇与拉风的舰长,摇晃着隆隆作响的战争机器,背着火箭包的大胡子英雄……这些元素影视作品中的大规模运用,在大友克洋与宫崎骏时期的动漫作品中十分常见:


    大友克洋《蒸汽男孩》 的蒸汽城制台


    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 维多利亚时代平民住房与蒸汽机械的拼合城堡


    宫崎骏《天空之城》 军方“歌利亚”号蒸汽飞艇

    设计领域的蒸汽朋克元素则表现为拼合与重组。《蒸汽朋克重装上阵》中盖尔·卡里格将其称为“一次没有实质目标、。


    蒸汽朋克无组织无安排,却很明显地表现出其时尚和视觉艺术的基本动机是对当代圆滑的消费文化的抵触。卡里格说:“在我们生活的年代,科技被困在小小的银火柴盒里……但随着蒸汽朋克的流行,机器的内部构造不仅容易体现,而且熠熠生辉。我们这些蒸汽朋克人让齿轮见到了天日。”


    Datamancer公司“The Clacker”台式电脑

    俄罗斯艺术家 Gvozdariki  蒸汽朋克风格动物插画


    时代变迁与永远的朋克精神

    从历史的视角看,蒸汽朋克到赛博朋克的架空背景反映了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变迁。在工业时代,由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等一系列运动在欧洲大陆掀起现代性的思潮。


    :“人的现代观随着信念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此信念由科学促成,它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改良无限发展”,工业的发展、。 而后工业时代,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全球化的加深,消费主义盛行,大众传媒的控制力量增强,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愈发严重。商业文化引发诸多学者及人们对于后现代的思考。

    20世纪的最后20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正盛之时。二战后的美苏冷战,原子能、互联网与生物工程的突破令人振奋之余,科技的飞速发展也给大众带来诸多隐忧,赛博朋克的兴起正体现了这一点。它通过种种带有悲观色彩的未来图景描写达到“朋克”对主流的反叛。


    而蒸汽朋克,则是对主流一种带有怀旧性质的反叛性思考,通过对架空蒸汽文明时代的浪漫情怀的描绘反映当下的不安。千禧年早已过去,如今我们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也相信科技让未来更加美好。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于当下保持批判性的朋克精神永远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为北大新媒体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北大新媒体

    微信号:beidaxinmeiti

    微博:@北大新媒体

    长按二维码 识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