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金羊网,记者丰西西 通讯员粤卫信
广东医师执业「自由行」进程有了实质性进展。10 月 1 日起,,具备多点执业资格条件的广东医生,其执业注册全省有效。
9 月 27 日,。、省医改办主任黄飞介绍,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的省份,广东自 2010 年 1 月 1 日试点以来,已经办理医师多点执业手续的人员共 12275 人次,平均每年约 2000 人次。
那么,试点的效果如何?其间出现了哪些问题?目前广东医师多点执业的现状怎样?新的管理办法实施后又有哪些重大利好?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详细解读。
现状:「单位人」的身份是主要顾虑
广东目前有医师 22.9 万人,每千人口拥有医师 2.11 人,人均拥有医生的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床位数、护士数在全国也属于偏低水平,还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专科发展不均衡的情况。鼓励医生多点执业,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合理调配,让优质资源真正下沉,是广东医改的重要内容。
但广东医生办理多点执业手续的并不多,6 年多,只有 12275 人次办理了相关手续。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黄飞指出,现行的人事制度约束是首要原因。目前优质医疗资源多集中在公立医院,属于体制内在职在岗的「单位人」,医师多点执业后与原单位的工资、福利待遇、人事管理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难以理顺。
医院也存在顾虑。目前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有意愿聘请的医师多数为副高职称以上的专家,这些专家在医院属于骨干力量,医院一旦允许本院专家多点执业,意味着本院的工作保障存在风险。
不过,虽然不少医师不愿办理多点执业手续,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愿多点执业,有些医师是通过「会诊」等方式达到多点执业的目的,因此出现了「多点执业遇冷,医师走穴照旧」的情况。实际上「走穴」医师数远远大于办多点执业手续的人数。
突破:医师向医院报备即可多点执业
黄飞指出,「办法」最关键的一招就是提出建立医师全省区域注册制度,「以前只在一个执业点有效,现在只要具备多点执业资格条件的医师,在全省执业注册都有效,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另外,医师多点执业知情报备制度也让「松绑」 变得更加简单:医师向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履行知情报备手续后即可开展多点执业。
「办法」还明确,允许港澳台医师在广东多点执业。黄飞表示,这是广东先行先试的一项政策,只要证书还在执业有效期内,港澳台的医师可在广东多点执业,管理方式和内地医师一致。
「办法」一个重要突破是明确第一执业点的医院要支持医师多点执业。
黄飞表示,在医疗机构设置「全职」和「兼职」岗位,建立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让医师从「单位人」转向「自由人」,激发医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医疗机构采用全职、兼职等用工形式,与医师签订全职聘用合同和部分工作时间聘用合同,在开放其他医疗机构的医师来本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同时,也允许本医疗机构的医师去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事实上,这涉及目前备受关注的医生编制问题。
黄飞透露,目前广东的综合医改初步定于 12 月底启动,里面会牵涉到人事制度改革。「现在是一个编制对应一个人,以后是采取编制备案制,有劳动合同规定医生是全职还是兼职,甚至可以具体到他工作的时间段。就连院长、科主任的聘任选任,都有相应的规定。」
黄飞表示,采取编制备案,目的就是让医生自然流动。「医生的流动包括横向流动和纵向流动,现在是逐级往下流动,我们在组织通过对口帮扶、县镇一体化、医疗队下基层等方式,让医生开展多点执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点可以打消部分医生「担心本院不支持出去多点执业」的顾虑。
关注:会否出现看病更贵更难?
「办法」的目的是鼓励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让更多的群众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尴尬。
记者了解到,办理多点执业手续后,很多医生选择了薪酬待遇高、条件好的民营医院,明星医生也成了高端民营医院争抢的「香饽饽」,而真正下到基层执业的医生很少。此外,还有一些医院通过联手民办资本的形式,打造高端专科医疗机构,这些医疗机构也成为了不少医生多点执业的首选。
原本在大医院就难挂号的医生,因为多点执业后重新调整了工作安排,会不会更加难挂号了?看病会不会更贵呢?
对此,黄飞表示,目前是通过政策层面引导大医院的医生逐级下沉到地方医疗机构,特别是粤东西北等地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广东省多家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他们更多选择的是对口帮扶的地方医院进行多点执业,并且将当地医院的人才培养和分级诊疗相结合。
「医生不仅可以往下走,还可以往上走。」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医务处医政科科长叶昌雄透露,该院是白云区人民医院部分医生的多点执业点,「如果他们的病人在治疗上有困难,可以由医生带着病人来我们这边,这是病人双向流动的新探索。」
编辑:张大桃
投稿:zhangt@dxy.cn
福利:回复口令 绑定,可获 5 个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