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味道变了】福山老农“无花果卖难”事件陷网络“公议”漩涡

【味道变了】福山老农“无花果卖难”事件陷网络“公议”漩涡

  • 2019-06-10 19:35:19




  • 采写丨YMG记者

    来源丨土生金周刊


    9月5日,《土生金周刊》记者接到求助,福山区东厅街道王家庄村的李荣让认为自己的胃癌被无花果治好了,希望无花果惠及他人,开始大面积种植,没想到今年产量大、销售难,好好的果子烂在树上。记者采访后,李荣让的故事在9月6日的烟台晚报微信公众号、9月8日的《烟台晚报》先后刊发。好心市民纷纷打电话咨询,也有企业表示想组织采摘活动为李荣让减轻销售压力。


    此后,该报道被水母网、网易新闻等媒体转载,读者、微友纷纷转发,在一部分读者和微友表示同情、帮助的同时,在另一部分读者和微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互联网+”、“都是假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媒体亵渎善良”、“变味的公益”……各路读者打起了口水战,“公益”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逐渐演变为一场没有结论的“公议”。




    关于价格高低——

    “进园费每人10元,无花果每斤5元”  贵,还是不贵? 是个话题


    6日晚,烟台晚报微信公众号刊发报道后,7日凌晨00:21分立即有微友在微信圈发感慨:10元进院(园)费,5元一斤,这是不愁卖啊。



    此报道经水母网、网易新闻等媒体刊载转发后,读者网友纷纷留言,出现了不同的呼声,更有网友直接推断“都是假的”……


    网易新闻9月8日转载后,参与发帖的网民达到500多人(次),看法各不相同:


    “行市不好就贱卖,(行市)好就贵卖。老想贵卖,自寻烦恼!急功近利不可取,不是发财之路”,网友“快乐渔翁”说。




    “这广告做的……这这(些)破果还五块钱。两块撑死了。青皮(无花果品种)也才3-4块。这老头的家人挺会做广告啊”,网友“冷面蟹仙”说。




    网友“董作亮”给出建议:“也不留个电话,可以去采摘”






    关于 费用结构 ——

    “进园费”,还是“导游服务费”?   是个“乌龙”


    李荣让的无花果经过媒体报道之后,有的市民通过电话订购或者自驾到园购买无花果,而一些旅行社和个人也以公益采摘助农的方式组织市民前往采摘园。


    名为“烟台雄孩子亲子旅游”的微信公众号于9月12日推送了一则消息,题目是“烟台雄孩子公益推出无花果采摘,名额有限,报满为止!”其中, 无花果采摘活动活动费用是成人35元/人,1.5米以下儿童25元/人。




    记者拨打了活动报名负责人吕老师的电话得知,这是一个公益活动,市民可通过提前微信转账交付35元钱的活动费用,即可乘坐大巴进园采摘无花果,同时还可免费获赠两斤无花果。


    当问到费用的构成时,负责人说,大巴免费,35块钱包括进园费,另外这35块钱包括再送两斤无花果。


    如果按照这名负责人的口头解释来理解,那么,问题来了——


    如果按“一个人10元进园费,每斤无花果5元”的标准推算,一个人应该是10元(进园费)+5元×2(斤,无花果)=20元。如果真如这位负责人所说的,这是一个“大巴免费”的“公益活动”,另外多出来的15元,是什么钱?


    在记者翻遍所有通话录音也没有找到“导游费”的说法之后发现,问题又来了——


    在微信公众号“烟台雄孩子亲子旅游”的活动介绍中,是这样写的:


    “我们只收取给予果农的采摘费和给导游的服务费”。





    关于活动组织——

    “统一组织”去的,还是“ 家长自驾带宝宝来的 ”?   是个“乌龙”


    名为“烟台妇女国旅”的微信公众号于9月8日推送了名为“伸出大手和小手,帮帮‘无花果爷爷’”的消息,9 月10日下午2点统一乘车去往 福山区东厅街道王家庄村的 李荣让无花果种植园。





    9月10日当天,记者致电李荣让的女儿李萍,得知当天因为下雨,妇女国旅并未统一组织去采摘。


    9月13日,记者拨打了报名电话, 相关负责人却表示10日下午已统一组织去李荣让无花果园。


    9月16日,记者再次微信联系李萍,得到的回复是:妇女国旅下午没来,她们很多家长自驾带宝宝来的。


    妇女国旅,到底是去了还是没去?一头雾水。

    “火星网友”说:“最近有旅行社和做果蔬生意的,以公益采摘的旗号组织人免费或者收高价钱去采摘,给自家过广告,或者赚钱,大家怎么看?变味的公益?”





    关于采摘感受——

    甜蜜的果实变味,还是 人情变味?


    微信名为“A花村湖隐ž自留地”的网友自称 销售威海青皮无花果 ,看到报道之后被感动,建立采摘无花果微信群,号召好心人为李荣让献爱心,部分好心人于9月10日前往李荣让的无花果采摘园,然而采摘后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报道的)都是假的”


    “都说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人情味,都是被这些骗子骗的”


    “(接待的)是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我们走的时候出来一个60多岁的大叔,身体特别好,我说怎么一人连五个都没吃到,他连放声(烟台话:回话)都不放声 ,有人因此提出了质疑,该采摘园是否是以营销为目的骗取同情?



    微信名为“A花村湖隐ž自留地”的网友也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对李荣让采摘园的看法:


    “【声明】关于烟台晚报报道的无花果大爷的事,今天(9月11日)我们组织的爱心采摘有部分志愿者去了,反馈是报道跟事实不相符,由于今天妈妈过生日我没参加打算第二批去,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为了这事我忙活建群转发只为奉献自己的一点爱心,如此亵渎我们的善良,以后社会恐怕真的是只会越来越冷漠了!在此跟去过的朋友道歉,下次有这样的报道一定先求证再献爱!也希望媒体处于公正和秩序的角度查实后再报道!这样利用我们的善良媒体的职责何在?!”




    以上种种现象出现后,各界对相关企业此种“公益”活动的动机顿生疑惑,有人直接怀疑求助者是利用媒体公信力为自己销售无花果。


    公益事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爱心企业和个人的参与,不论是受助方还是资助方,都应该在公益精神的旗帜下,坚守公益的底线。否则,只能让甜蜜的果实变了味。

    责编: 徐小涵

    校对:刘雨鑫

    审校:tota



    烟台晚报微信联盟单位二维码推荐·土生金周刊
    接地气儿的媒体
    聚人气儿的平台







    烟台晚报微信联盟单位二维码推荐·芝罘医院
    厚德博学传承创新




    烟台晚报
    贴近生活、贴近百姓

    就是我们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