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宰相也玩科学:他的一项科研成果领先西方600年

宰相也玩科学:他的一项科研成果领先西方600年

  • 2019-08-05 23:45:07



  • 传统学问分为“学”和“术”两类。“学”指经史子集,学而习之,进可兼济天下,退能独善其身。“术”指医卜星象、数术方技,一般由专门人士执掌,多半入不了大雅之堂。学、术兼擅者,自然也不多见。北宋苏子容堪称个中翘楚。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同安(今属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科举入仕,历事五朝,官至宰执,他登上了传统士大夫梦想中的高度。制水运仪象台,编《本草图经》,撰《新仪象法要》,他触碰到了一般文人难以企及的广度。《宋史》评价苏颂:“自书契以来,经史、九流,百家之说,至于图纬、律吕、星官、算法、山经、本草,无所不通。”无远弗届的背后,是自励勤学的强度和家训传承的温度。

    勤则不匮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此其理也。
    ——《魏公谭训》
    【译文】
    人生着重在勤奋,勤奋就不会感觉到匮乏。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被蛀蚀,流动的水不会发臭。是一样的道理。


    书山未有捷径,唯勤能至顶峰。苏颂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的述怀诗言求学时“笔枯手成胝,眠稀目生晕。常患涉猎疏,肯效揣摩困。”步入仕途,依旧勤学不息。在馆阁编校古籍九年,“每日记二千言,归即书于方册,家中藏书数万卷,馆阁所传居多。”即便到了晚年,也未尝释卷,其诗云“老爱诗书志益坚”,“病目愁看旧简编”。“勤”之一字,贯串始终。

    苏颂公园·水运仪象台

    勤学而后能“学富”,苏颂与其父苏绅皆以博学知名。著名文学家苏轼也是一位博学之士,他家里有一面汉镜,出于白阳,但不知白阳为何地,以此专门向苏颂请教。公卿大臣会集时,有“僻书疑事”都会询问苏颂。他“随为言之,常倾一座”。以至“朝廷有所制作,必就而正焉”。有一次苏颂接待辽国使臣,使者问“仉”是什么姓。苏颂回答,“音与掌同,出自《姓氏谱》。”使臣“叹服”。博学未必是为了博取眼球,但无心插柳客观上确实拓宽了苏颂的仕途。
    深知“勤而能博”,所以在家庭教育上,苏颂也很强调勤奋的重要性。他的长孙苏象先根据祖父苏颂的生平言行事迹及平日教诲之言编撰成一部专门的家教著作《魏公谭训》,里面记录了许多苏颂关于勤学的言论。他说:“趋时如鸷鸟猛兽之搏,务学亦须如此。所以云:时哉不可失也。”勉励子孙珍惜时间。他还借用《柳氏训序》的例子作为教导的材料,所谓“太保每以猪胆和黄连为丸,令子弟含化,使读书不至困寐,故皆笃学有闻”。与前人之悬梁刺股,相映成趣。

    “非学何立,非书何习。终以不倦,圣贤可及”,虽有些鸡汤的味道,但理就是这么个理。

    穷究物理
    祖父仰瞻星宿躔度,常于小子首背上提之,使知星命。谓子孙曰:“悬象昭然如此,汝不虔奉,乃欲求之杳冥乎?”
    ——《魏公谭训》
    【译文】
    祖父(苏颂)仰观星宿的运行度数,常常在我们晚辈子孙的头上、背上点划,问是什么星辰,使我们认知星宿。对我们说:“星象这么明白,你们不虔诚信奉,还想求之鬼神吗?”

    所谓博学,不是囫囵吐枣。苏颂对于事物,总有些格物致知的精神。这一点,从他的诗歌中可以见得分明。其《观潮三首》:“海门双峙隔沧溟,潮汐翻波势若倾。万叠银山横一线,千挝鼍鼓震重城。 来无源委逢秋盛,信有盈亏应月生。 今古循环曾不涸,谈无闳辩岂能名?”见到壮阔的海潮,没来得及慷慨激昂,也不曾伤今怀古,却从科学的角度琢磨起潮涨潮落的原因。其他,如“玉液三重酿,神丹九铄形”,概括了酿酒、炼丹的工艺过程;“寒凝一雨成飞雪,泰长三阳应上坤”,指出飞雪的成因;“梁苑有修竹,移来正得时”,告诉人们竹子可以移栽。

    苏颂祠堂正门

    论诗歌造诣,苏颂不见得有多出色,但这种穷究物理的探索精神,确是值得称道。他能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撰写《本草图经》,得到明代著名药学家李时珍的高度评价,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李约瑟称苏颂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原中国科学院院长卢嘉锡也说: “探根源、究终制,治学求实求精;编本草、合象仪,公诚首创。”

    俭以传家
    《魏公谭训》开篇即告诫子孙,节俭乃是持家之本。身教重于言传,苏颂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苏颂纪念馆

    首先,居官以廉。宦海五十余年,始终清廉自守。充任馆阁,有客来防,仅以书籍清谈待客而不能备一酌。任知制诰,“家贫,担石不充”。擢尚书,“虽贵,奉养如贫士”。罢相京师,许多官员都到西冈旧宅看他,说他旧宅不称相第,劝他再建府第,他却回答,“曾高以来,忝仕朝廷,下逮子孙辈已有官,而四方无尺椽寸土,今有此第,已为过分。”致仕后,“筑第京口(今镇江),仅蔽风雨。”苏颂故去后,吊唁赴丧的官员们来到堂堂大宋宰相的府第,看到的却是一所简陋的住宅,无不唏嘘不已。苏颂告诫子孙, “操守不坚纯,久必成缁磷” ,只有看住了细枝末节,才可能做到“行完”。
    其次,居家以俭。《魏公谭训》记录了苏颂的生活趣味。“食不贵丰而贵洁,味不贵厚而贵和”,“喜食禄粟,以为有五谷真味”,“生平喜饮茶,而不喜饮酒。家庭燕集不过三杯至五杯”,“平生节俭,尤爱惜楮墨,未尝妄费寸纸。每剪碎纸为签头,稍大者抄故事,令子孙辈写录”。最有趣的是“(苏颂)喜养朝鸡,以为不惟质状雍容,文采可观,声气和平,飞鸣不迅,而使人知日早暮,有夙兴之助。又鸡能收拾残余,粪壤中无弃物。驯于庭除,尤可爱也”,这一段完整道出了苏颂的勤与俭,不惟有识,而且有趣。

    物质极简,精神丰腴。苏颂给后人树立了“行完学富”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儿子苏携、孙子苏象先等皆有令名。同安苏氏也与眉山苏氏(苏洵、苏轼、苏辙)、梓州苏氏(苏易简、苏舜钦)并峙,成为宋代苏氏家族中的显宦。

    稿件来源: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王瑞

    微信名:山西市场导报网

    微信ID:sxscdbw

    @山西市场导报微博

    新闻热线:
    0351-4067522

    长按右侧二维码
    关注山西市场导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