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或许从来都不曾轻松。人在漫长的岁月中愈发沉默,总在与世界的和解谈判中若即若离。走过漫长的路,寻找一条向着生命终点的归途,每一天,都在挣扎着生活着……
《路边野餐》就是一部隐喻过去、现在、未来的独立文艺影片,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这样风格轻灵内涵厚重的作品竟然出自于一位89年出生的年轻导演之手,籍籍无名的毕赣经由此片四处拿奖,一时让人看到了中国独立电影的希望。
一个人无论走过烟雨江南,走过风沙漠北,但心心念念的地方并不多,故乡肯定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说《路边野餐》是近年来少有的优秀文艺影片,极度平静的叙事风格,深藏暗隐的人文关怀,把一个底层人的生活状态原原本本地还原出来,虽然是电影,但却有几分徐童纪录片《游民三部曲》的感觉,当然,毕赣的表现手法比徐童要写意得多,远不如那般赤裸,只是其中所蕴含的味道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浮躁的时代,人们将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那些所谓的上层主流人士身上,忽略了社会上基数更大的底层人民。这些人往往没有太高的学历,没有显赫的家世,活在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亲身与他们接触,恐怕我们都不会想到还会有人过得如此困顿,还会为了几块钱而发愁,但这恰恰就是真实。
《路边野餐》医生陈升为了寻找被卖掉的侄子,而另一位孤独的老女人托他带一张照片、一件衬衫、一盒磁带给病重的旧情人。
去镇远县城的路上,陈升来到一个叫荡麦的地方,那里的时间不是线性的,人们的生活相互补充和消解,在这个真实与虚无消解边界的小镇中,陈升的心理状态悄然转变。
他似乎经历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重新思索了自己的生活。最终,陈升到了镇远,只是用望远镜远远地看了孩子。把老女人的信物给了她旧情人的儿子。
一个人再次踏上火车。分不清这个世界是我的记忆,还是我是这世界的一个浮想……
全片中的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代表意义,有人指代过去,有人指代现在,有人则指代未来。他们都在这片并不算富裕的土地上不辞辛劳的生活着,被人遗忘着,没有人会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
《路边野餐》中充满意象的物件非常多,也不停穿插着导演毕赣的精彩诗句,相信会成为下半年的刷屏金句。
而且该片还有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其一,饰演陈升的演员正是导演的姑父,导演认为姑父很有陈升的感觉;
其二,这部影片有一处长达40分钟的长镜头,多次排练多机位的拍摄尝试很有挑战性,完成度能达到如此,证实了导演的功力。
时光易逝,人生不长。
那些想要得到的,那些已经失去的,全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见踪影,不过过客,寂寥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