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5年前轰动一时的“无性别”教育,5年后,三个娃娃对自己的性别做出了选择……
5年前轰动一时的“无性别”教育,5年后,三个娃娃对自己的性别做出了选择……
2019-06-13 21:17:34
我们之中的大部分人应该都在这种“社会规范”下长大的,接受着男孩子要喜欢蓝色、女孩子要喜欢粉红色,男孩子不应该玩洋娃娃、不应该穿裙子、不应该玩过家家等等这一类的教导……
2011年的时候,多伦多的一对夫妻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Storm。
一家人其乐融融,也不是名人,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何NBC、国家地理、奥普拉·温弗瑞电视网络还有各国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他们呢??
原因是,这对夫妻想尝试以“中性”的方式抚养这个孩子,不公布TA的性别。
结果,一下就炸锅了……媒体、科学家、老百姓都在讨论,有坚决反对的、有担心的、也有支持的。
Storm的妈妈Witterick说,当孩子出生的时候,就算是你最亲近、最爱你的人,他们的第一个问题很可能也是——
“是女孩还是男孩!?”
“如果你真的想去了解一个人,你不用去问TA们腿间是什么。”
所以Storm出生以后,夫妇俩给亲朋好友发送了一封邮件,邮件里说暂时不会公布Storm的性别,这世界上唯一知道Storm生理性别的人,除了夫妇俩以外,就只有Storm的两个“哥哥”、两个产婆以及一个家里人朋友。
Witterick和Stocker夫妇俩相信,他们在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不受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规范的限制。
当“直升机式父母”(Helicopter parents)严格把控孩子的每分每秒,虎妈虎爸正想尽一切办法将孩子推进哈佛时,这对夫妻相信,
孩子可以在很小的时候就为自己做出有意义的决定。
不只是Storm,Witterick和Stocker的三个孩子都被给予自主选择性别的权利。
“Sex(生理性别)指的是两腿之间的东西,Gender(社会性别)指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10岁的Jazz这样说道。
Storm的两个“哥哥”Jazz和Kio从他们18个月大的时候起,就可以开始在男生和女生的衣柜里选择自己想穿的衣服,Jazz穿过裙子,因为他觉得裙子底下蓬蓬的很好看,兄弟俩还可以自己决定是剪头发还是让头发继续留长。
有一年冬天,一家人去古巴度假,但因为他们的西班牙语并不流利,一家人只好通过抛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告诉人们什么。所以接下来的几周,他们都会告诉别人Storm是一个男孩,然后他们立刻注意到,人们的语言开始变化——“好一个强壮的大男孩!”
孩子的性别一旦被公布,随之而来的便是“粉红色OR蓝色?”的大战,“芭蕾舞裙OR玩具卡车?”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被提上日程。夫妻俩认为,这种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只会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通过不公布我心爱的宝宝的性别,我是想和全世界说,‘拜托!能不能让Storm自己来决定他/她想成为什么?!”
科学家们也在质疑,这怪异的实验对宝宝来说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因为性别认定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过程,一个人的社会交往以及自身的生理因素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的心理学家Michele Angello博士表示,周围的人对自己的态度会对人们自己的感觉有所影响,但外界传递的信息是否能塑造一个人对自己的性别认定又是另一个问题了。
她认为,对于个体行为与社会对某一性别所规范的特质有异的孩子来说,家长的支持无疑是重要的,但这对父母可能将“中性”抚养进行地过于极端。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得不依据性别来以某种方式养育孩子。另一个极端是,完全没有性别的概念,这在现实社会是不存在的。”
可是,Witterick和Stocker以“无性别”的方式进行教育,但并非要教育Storm成为没有性别的人,而是让TA自己发现,自己选。夫妻俩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使用到了一本名叫《The Gender Book》的书。里面有一幅地图,从男性、女性、变性讲到超越两性或者无性。
“所有人都在星球上的某个地方长大,大部分在Ladyland或者在Manlandia。很多人在自己的出生地感到很自在,所以他们选择一辈子居住在那里。但有一些人,其实是Manlandia的公民,但却生在了Ladyland。就像在真实世界里一样,你没办法只通过看表面来看出一个人的国籍。当我们逐渐长大,我们也许会想搬去一个令我们更加舒服自在的国度。”
Witterick和Stocker做法受到了很大的非议,可以说是非常的不轻松……
Storm的祖父母是持支持态度的,但他们担心孩子会被嘲笑。而Witterick和Stocker的一些朋友则认为他们在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身上。大部分人的看法是,在这个对“外来者”并不宽容甚至残忍的社会里,他们将孩子放在了一条会一辈子被欺负的道路上。
自从多伦多星报5年前报道了他们的决定后,有人往他们家寄去怒气冲冲的信,甚至有人在开车经过他们家的时候,摇下车窗冲Storm大声的吼叫“Boy!”
一些专家认为不应该提倡一种固化思维,比如说认定女性就一定是洗碗的或者不能从事个别职业的,而男性就一定是修剪草坪的又或者不能从事一些所谓不够阳刚的活动。专家们5年前认为这个主意也许并不会对孩子产生坏印象,但要持续下来很难……
Storm现在是一个5岁半的孩子了,在一家人时隔多年再次接受采访的时候,Storm可以自信的说出,比较喜欢自己是一个“她”。
在采访的过程中,1个小时之内Storm在一个至少3米高的灯柱上爬上爬下。
回想当年,夫妻两个还是对自己的选择抱有信心,尽管外界给他们带来了一堆有一堆难听的评论,但同时也还有人支持着他们的决定。
另外两个孩子,Jazz和Kio也都选择了自己的性别。Jazz在考虑了1年之后,表示希望成为女孩子(She),所以在7岁生日的前三天,开始进行转变;Kio则将自己认定为是“超越两性的”(non-binary,用“They”表示),这同样也是妈妈Witterick的选择,而爸爸Stocker则认定自己是He或者They。
在这5年间,社会对性别多样性的接受程度也在改变……
2012年,安省政府通过了Bill 33,同时也被称为Toby’s Law,,包含了对性别歧视的保护。
今年5月,与Toby’s Law相似的法案在联邦下议院进行了二轮投票。
现在有更多人开始理解Witterick和Stocker家庭对性别多样性的教育,但他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仍然不能为大众所接受。
“民主家长的核心以及我们对与年轻人分享权利的欠缺,仍然非常根深蒂固。”
在他们家,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最终决定通过投票产生。
去年,夫妻两人在考虑要不要把孩子放在公立学校里就读,孩子们之前一直是在家里上学的。
不同年级之间年龄的分隔,以及洗手间对性别的分隔在她们看来是上学的弊端,而有机会不用24小时和其他两个孩子一块儿相处则是有利有弊。
最终,投票结果是反对上公立学校,所以孩子们会继续在家里学习1年的时间。
Jazz说,“我喜欢和其他人不一样。作为一个Trans很棒。我擅长很多东西,比如说运动。”
当Storm被问及最喜欢自己哪点时,她有点犹豫。与其回答记者问题,她又一次爬上了灯柱,对着妈妈大喊道:
文为”加中生活圈“(微信号:ccbestquan)原创稿件,、Canadian Copyright Act等法律法规保护,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或抄袭。如需转载请联系小圈君。如发现任何个人或组织违反相关法规,必追究其责任。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