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陈惜龙君的《浣溪沙 · 琴韵偕月》,不由自主想起《尘缘》这首歌来:
“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
到如今都成烟云/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繁花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回头时无情也无语/明月小楼/孤独无人诉情衷/人间有我残梦未醒//……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不管世间沧桑如何/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只有桂花香暗飘过”
陈惜龙词作——
浣溪沙 · 琴韵偕月
(潮师八景之五)
白月清琴起校园,
东楼北舍韵如缠。
长亭梁祝正留连。
欲奏阳关弦似断,
难遮泪眼月偏圆。
一声杜宇已天边
2012-04-26
注:本词格律使用“词林正韵”
陈海潮点评—
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我领到首份月薪,便买了一把小提琴。这都是“东楼琴韵”和月亮惹的祸!
月光洗脸,清风抚鬓,琴韵撩心。一曲《梁祝》,丝丝入扣,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牵思入梦。东楼有人甜蜜,北舍有人忧愁,梦里有人惆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一曲李叔同的《送别》,把钟情的少男,怀春的少女,拽到了“毕业季”。“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晚风吹,杨柳摇,笛声残,琴声泣,今夜里,别梦寒。
——词的上阕,典雅,洗炼。其韵清幽,恍若“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其味隽永,恍若“空潭泻春,古镜照神”。“白月清琴”、“东楼北舍”,词语中“自对”的妙用,更添感染力。
“人去去,心欲留,叹鸿沟。柔情长记,知己难求,孰解斯愁。”这是母校一位已故老师所写的《诉衷情》片段,道出了同学们毕业时依依不舍的心声。“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午夜梦回,独自起,人悄悄,月依依,绕阶行;寒蛩鸣,声凄厉,惊回首,弦歌似奏,阳关三叠。
圆月偏照伤心人,泪眼婆娑中,闪闪珠光里,梦中人倩影,正在晶莹里浮现,“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幻觉中,追忆里,你的影像,无法捉,无法摸,只能在每一个冷冰的晚上,焕发耀眼光彩,温暖着我孤独的心房。你我的情缘,如断线的风筝,已随杜宇声声,飘飞天际……
——词的下阕,沉着,委曲。其感悲慨,仿佛“萧萧落叶,漏雨苍苔”;其情流动,仿佛“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开头两句,运用对仗,更惹伤感;而“难遮泪眼月偏圆”,则巧用“反差对比”的手法,更添愁怨。
少年已识愁滋味,如今中年情更痴!
呵呵,老友,小心“贵内”吃醋哦!
2012-07-04
陈惜龙回复——
放心!我写的是潮师学友的群像,不仅仅是我自己。
得益于姚占文老师精湛的教学与严厉的要求,我们音乐水平都相当不错。声乐方面,大多数人都能识谱视唱,正确发声,当年都是“浴室歌唱家”,至今还不失为K歌高手;器乐方面,每个人都能熟练弹奏风琴,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还买来笛子、二胡、小提琴等乐器练习。每当夜幕降临,校园里就飘扬着悦耳的琴声,至今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我们这届的黄友强同学,在潮师时就能拉出动人的《二泉映月》、《阳关三叠》等二胡曲,后来考上了星海音乐学院,最近创作、演奏、录制了钢琴协奏曲《潮师畅想》,十分震撼,专业人士赞其水准绝对是音乐学院教授层级。水平低如我者,北京奥运看电视直播时,只听一遍主题歌,也能准确记出乐谱。
这首小令写的是拉小提琴的几对同学,毕业离别时琴声如泣、泪流成河……你是否也发现了自己的影子?
2012-07-04
点击下面链接,可阅读
汕头陈海潮
点评陈惜龙“师范生活”系列诗词: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点击标题下面“三步庵主陈海潮”即可★
★本文系汕头陈海潮原创作品★
★报刊转载,请与作者联系;网友转载,请保留作者署名;写作引用,请注明出处★
您若有话说,请在后面留言!
亲们,下面“赞赏”按钮,“慎”点!
除非您想为我加油,“赞助”我“一元钱”!
当然,钱是进我腰包的啦!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