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下雨的时候要看什么书,我首推历史性书籍。
看腻了一板一眼的记载,那就读读野史,明朝那些事儿,清朝野史,从不同角度,看脚下的土地经历过的沧桑变化。
长期阅读的人在生活中很明显:公众场合偏于安静,发言时直戳重点,逻辑清晰;做起事情来专注度高,不会大声吵闹;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更快。
这也许就是读书的魅力,至于其他,我说不清楚,量变引起质变,没有积累的人,自然也就觉得“读书无用”。
带着一份渴望去读历史,去渴望了解历史的真相,只有在历史书籍里,我才不会觉得浮躁。
有人会问,女孩子上那么久的学、读那么多的书,最终不还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市,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妇,洗衣煮饭,相夫教子,何苦折腾?
我想,一个女生的坚持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可以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可以有不同的素养。
读书,一定是可以完全自私化的一件事。
不要刻意去祈祷雨停,也不刻意去期待一些不曾发生的事情,我宁愿相信,它会变好,从一开始,就希望变好,这是初心,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