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只有“斗地主”,才能拯救地面商业(干货干干货)

只有“斗地主”,才能拯救地面商业(干货干干货)

  • 2019-03-16 05:26:55

  • 为什么很多地面生意惨淡出个鸟来,房东还要继续加租?这源于一种杀鸡取卵式的获利方式。

    杀鸡取卵未尝不是一种获利方式,他有时候成为一次性获利在最佳方式,最起码能保证当前不吃亏,远期利益有时候真的看不到,而当下利益能保得住,能获取更多的现金流,虽然这样然并卵,但卵本身还是有点用的。

    所以地面商铺,在整个经济下行的前提下,房东仍然要加租,并且铁了心,脸色非常难看,要不滚蛋,要不加钱。

    房东和租户之间本身就是一种相互出卖的关系,无论租户发展的是好是坏,房东都准备好了在背后补刀,如果你生意做得火爆,房东心里就特别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多问他要点钱呢,好吧,等租期到那一天,我再狠狠补上一刀,或者老子妒火中烧,租期没到,就安排人给你捣乱,房子是我的,凭什么你赚那么多?还不是因为我的房子地段好?

    如果你的生意很差,你还能求着房东减点房租?房东才不管你这么多呢,他会告诉你:你赚多少,我也不知道啊!别他妈跟我装穷了。


    房东其实也不容易,买了这个铺面之后,直接又把这个铺面抵押给了银行,套现后拿着钱去做其他生意去了,或者套现后直接再买一商铺,然后就这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靠,这问题就大了,经济一再上行的话他可能有机会成为一大片房子的房东,可是经济下行的时候就苦不堪言了。全他妈是负资产。这许多房子,一旦有一个窟窿堵不上,其他的房子也都跟着受累了。金融杠杆害死人呀!而这时间房东挤兑你,杀鸡取卵理直气壮啊!


    老马同志洋洋万言的《资本论》里,对地租有明确的定义,铺租应该在商户盈利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商户的盈利如果是100块钱的话,那么地租就不应该超过100块钱。可是现在社会的地租,早就超过了100块钱,甚至翻倍,老马同志如果活到今天的话,他一定百思不得其姐,他哪里知道今天的人们是变得花的玩。


    特别在今天的一线商圈里,谁的盈利能养得起铺租?谁的盈利增长能赶得上地产的涨幅?当然有些大牌进场,本身就是给这个商圈一个面子,我一进来立马让你这个商圈变得有档次了,还敢多收我的钱?象征性的收一点就行了。除此之外,还有像麦当劳这样子的,直接以低价拿到你更多的铺面,然后签个30年50年的,再然后把这些铺面出租出去,当“二房东”赚差价。

    在一线商圈里,凭着技能活下去的,也只有h&m,ZARA,优衣库,这些更新频次很快的企业,但中国企业基本是玩不了这个了,不过中国企业有别的招式,那就是在一线商圈租一个店,虽然这个店每个月都亏,但是可以做出一个假的流水出来,去忽悠那些加盟者的钱,不断的去填这个坑,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达芙妮,在上海的淮海路,一口气开了5家直营店,肯定入不敷出了,但是没关系,全国有那么多加盟者,还填不平这5个窟窿眼吗?


    也就是说一线商圈的这些店,更多的不是靠卖货的差价来养店,而是作秀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加盟费来养店,特别是那些做时尚产品,比如服装,首饰,箱包,如果你在全国的一线商圈里没有开过一家店,都没有把猪放在风口上吹起来给人看一看,谁会服你呢?

    所以一线商圈极高的铺租,现在连麦当劳自己都不舍得用啊!挪到了5楼,然后把这些铺面出租给普拉达,爱马仕……甚至连哈根达斯,星巴克,都撑不下去了。国产品牌撑下去,是因为那是一张脸,为了全国一盘棋,必须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一线商圈铺租的价格,肯定不能以你营业的利润来计算。

    而在低一些的商圈,就不能这样玩喽,这些低档一点的商圈,是不能当作时尚的风向标来用了,而只能赚取营业利润,把营业的利润拿出来交房租,如果营业的利润交不起房租,那就意味着要关张大吉喽。


    房东有其固定的投入,所以其一次性的要定一个价格,似乎更为合情合理,至于商户赚多赚少是他的本事,大家各赚各的钱嘛!原本没有错,经济发展到这个鸟样儿,房东的金融杠杆也玩的比较吃力,需要更多的钱去填窟窿,而商户的生意也逐渐门可罗雀,这样就彻底沦为了相互挤兑,房东竭泽而渔,商户腹背受敌,进入了我们似曾相识的互害模式。

    电商浪潮席卷全国,所谓地面商铺的价值分崩离析,传统商铺作为 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体验中心, 四大核心价值都被电商逐一击穿,连最后的体验中心价值,都被电商的运费险巧抢豪夺取而代之。再给那些真相认知度比较低的朋友,解释一下运费险的价值,那就是你可以优先拍回的东西,用的不爽可以7天无理由退款,而且还不用付运费。

    生存环境如此严峻,房东把商户给逼死了,你还能指望下一个商户给出更多租金来?是时候穷帮穷难帮难的了。

    问题就出在这些固定的铺租上,这种利润的分配方式在过去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在今天却未必是合理的,这就牵涉到张五常老先生的新佃农理论,地主与佃农有两种协作方式, 第一种 是地主收取固定的收入,剩下的佃农赚多赚少就不关地主什么事了。 (人永远活在对比中,见不得身边的人发财。); 第二种 ,就是地主收取固定的比例,这样地主与佃户就产生了同富贵、共患难的关系,地主有可能调动身边的资源帮佃农提高产量。 如果佃农不能找到更好的替代性的比种田获取收益更多的工作,他就可能老老实实提高产量,这样不单使自己致富,也能让地主发财。地主和佃农之间的第二种关系,所激发的总产量,往往大于地主和佃农之间的第一种关系所造就的总产量。如果全天下只有两组佃农和地主关系的话 那么第二组的佃农和地主生产关系,肯定赢过第一组地主和佃农的生产关系。

    想想看,目前的房东和商户之间的关系,岂不是就是第一种关系?如果变成第二种关系,也就是说,房东收取营利的固定比例,这房东和商户变成了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更利于对抗经济环境下行,至少比第一种关系互相拆台更能熬过窘境。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有点烧脑,但不烧脑,怎么可能掌握知识的精粹呢!?


    (经济学家张五常)

    我们只说第二种地主和佃农的关系,既然地主和佃农按比例收益,更能提高总体的产量,那地主和佃农按哪种比例,更能获取更高的收益呢?张五常老先生认为具体的比例应该由地主和佃农协商,政府不应该干预他们的交易行为,政府只负责保证合约的正常有效,这套理论完全符合自由市场理论上是这样子的,但实际的情况大大出乎尔张五常先生的意料。

    ,为提高在当地的财政收入,在当地也进行了土地改革,把原来地主获取收益的比例由58%降到37%,结果当年总体产量大增,这个事实结果让张五常老爷子非常不满意,因为事实结果不能满足他老人家伟大的理论研究成果。张老爷子使尽浑身解数,把平生所学都用来辩驳这种模式没有让地主和农民自行协商分配比例更为先进,因为在理论上更契合自由市场经济。

    但是张五常老爷子忘了一件事,地主与佃农的合作,用博弈论解释似乎更为合理,如果让地主和佃农自己商定契约关系的话,两者之间很容易变成互相出卖的关系,而不是协作的关系,因为土地往往是有限资源,拥有土地生产资料的地主,可以迫使佃农接受比较低的分成比例来接受这个契约,(想想看,现在的铺租定价权在谁的手里?基本上是房东说了算,而不是租户,租户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被迫接受的。)如果佃农没有其他更高收入的工作可做,他就得被迫接受地主提出的苛刻条件,由于被迫接受了地主提出的苛刻条件,他就不可能更加发奋的耕种,因为他知道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获益最多的是地主,不是自己,所以他们就不会更加努力地去工作,而此时地主也看到了这一点,那就干脆取消按比例分配的契约,按照第一种分配方式……地主直接拿取固定的大头收益,只给佃农留下能养命的可能性的收入,遇到丰年佃农可以衣食无忧,如果遇到天灾,地主的收益保持不变,而佃农只能卖儿卖女了。


    土地资源的高度集中,决定了地主有讨价还价的能力,而佃农则只有被迫选择的权利,这种力量的不对等,先是导致了互相出卖,继而滑向了资源垄断方的地主收取高额的固定收益,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获取利益,。


    (小地主周扒皮)

    北方小地主周扒皮拥有的土地面积比较小,只能通过学鸡叫,来延长长工的工作时间来提高自己土地的收益。要知道学鸡叫,首先他自己得比长工起得更早,所以周扒皮在原则上跟那些长工是共患难同享受的。周扒皮跟长工是一种相互激励的捆绑关系,如果他愿意跟长工按合理比例分成的话,他学鸡叫简直就是吹响了战斗的号角。


    (大地主刘文彩)

    而南方的大地主刘文彩,由于获得大量的土地所有权,不可能组织人亲自耕种,而只有通过这种高固定收益的契约,迫使佃农接受自己的条件,来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刘文彩不是虐待狂,他只是为了保证自己收益最大化,。

    地主和佃农,房东和商户由于力量的不对等,最终导致的不是合作关系,而是相互出卖,涛哥当然是反对政府干预自由交易的自由市场主义者。但就这个地主和佃农的分配比例上,政府的强制性干预行为却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固定比例收益的方式,他打破了这种力量不均衡下的相互出卖关系,他让这种地主和佃户对自身价值的过渡夸大中止。双方把多余的精力只有放在提高总的收益上,而总的收益提高了,这对于地主和佃农双方来说则是双赢,如果政府不强制性的确定这个固定收益比,那么很可能在地主和佃农的争执内耗中双输。


    (2005年经济学诺奖获得者: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政府确立了地主和佃农的固定收益比例,这一强制性行为,无意中吻合了博弈论中的“谢林点”,使双方都不在分配比例上产生争议,也不能在契约中做出更多手脚,制衡了土地资源垄断者继续开出霸王条款,地主和佃农不再有相互出卖,而只能朝着提高整个产能的方向发力,缺失了博弈论的思考方式,张五常老先生怎么也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原理都说完了,我想只要你不太糊涂,你就知道如何拯救地面商业了,那就是房东不应该获取固定收益,而应该以商户盈利的比例来获取自己的收益,但肯定有很多房东不愿意这么干,他愿意采用刘文彩的方式收取固定收益,虽然他们不像刘文彩一样能垄断土地,但是当商户入住到房东的铺面的时候,投入了装修,运营的时间,累积的顾客和信用,这些东西是搬不走的,房东等商户在这儿经营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加价,就等于打死狗讲价,商户几乎没得选择,所以在这一点上,房东跟刘文彩是一样的,必须要遏制他们讨价还价的能力,否则房东的贪欲会破坏这种平衡的契约,而限定房东只能收取固定的营收比例,一方面既可以遏制他们的贪欲,另一方面又能激发他们协助商户扩大整体的营收,商户获益的同时自己也获益。



    (“国民老公”他爹的万达广场)

    我们再来看一看万达广场,万达广场的做法表面上看很公平,其实是不公平的。一开始万达广场,近乎免租的行为吸引了很多客商进来,借助这些进驻的客商,万达广场吸引了很多人流,这个时候万达广场亮出了自己的杀手锏,免租期限已到,他们会把这些商铺高价出售,或者高价出租,因为这对万达广场来说,套现的日子来临了,这个时候在万达干了两三年的商户,也是被“打死狗讲价“,只能挨宰。尽管他们也知道万达的人流量其实是他们这些客商带来的,但由于商铺的所有权归万达广场所有,也只能被迫缴出更多的铺租,其实作为妥善的做法,那就是万达只收取固定的营收比例,因为这些商户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谁营业额多少,赚了多少钱他完全都知道。


    (强控制的“房东”大食代)

    可喜可贺的是,已经有人这么做了,大食代是美食平台,商户进入到这里,不是凭的交了多少租金,而是你的餐饮资质,需要经过大食代审核,在这里入住的商户,所有的营业额都归大食代统一收取,大时代从你的盈利中,收取25%的收益,而房租则不用你来付,但是大食代同时也提出了另一个苛刻的要求,如果你的排名连续几周都在后几名,则有可能被驱逐出大食代。这样整个大食代就像一艘海盗船,个个奋勇当先,远远超越了其他同类的餐饮平台。

    如果你是房东,在这个时代还想赚钱,你就不能只是“寓公”式的活着,皮之不存毛将附焉,商户都活不下去了,你凭什么能独存?新时代的房东,绝对不是做转手买卖的“寓公”,而是商铺实体经营者的投资人,找一个你看好的项目租给商户,并利用你的资源帮他成功,然后在他的成功中获取你该得的收益,与你的租客一同成长,这才是新时代的房东。

    看懂了,就转发给更多人,让更多的明白这个道理,当大家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有可能实现房东与商户的双赢,就能拯救地面商业。

    社群交流请添加私号:



    涛哥参与的创业项目:


    A,不茯不行



    B,虎茯:令黑茶汗颜!


    C,客家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