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学习研究
乐观、分享、专注、自由
01 概述
红外光谱仪操作方便,样品量少,测试速度快。
聚氨酯结构和组成分析中,红外光谱(
IR
)分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提供分子结构信息量多,准确性高。异氰酸酯、多元醇、催化剂、泡沫稳定剂、防老剂、扩链剂等有机化合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红外吸收光谱。根据各基团的特征峰,可推测聚氨酯中所含的成分。
02 分析原则
对聚氨酯及其原料进行IR谱图分析,首先可根据对样品用途、性状等信息以及特征峰位置,初步判断样品的种类,如有条件,可查找标准光谱图,或与已知类似的样品谱图进行对照。
如无法查到标准谱图,又没有已知样品,则根据聚氨酯各吸收峰归属来进行谱图解析。当基团之间存在氢键及共轭以及在溶液中时,峰位置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03
聚氨酯中常见基团的红外吸收峰归属
04 分析经验及方法
可采用否定法与肯定法相结合的方式,逐步缩小范围。如被猜测的某基团的特征吸收峰没出现,可初步判定该样中不存在该基团。
常见吸收峰判断
1、在1700-1800cm
-1
区域无吸收峰,可初步否定该样品含聚酯和氨酯;
2、在
1600
附近无吸收峰,可基本判定非芳香族样品。
3、甲基、亚甲基在2900cm
-1
、1460cm
-1
、1350cm
-1
处存在吸收峰。
4、若在
1600
附近有苯环峰,且在870
±
20(较弱)、820
±
2
0
(稍强)处各出现
一个吸收峰,则含
1,2,4
三取代苯环,这是
(
2
,4TDI或其衍生物的苯环特征峰;
5、若在770
±
20(稍强)、720
±
20处有吸收峰,则存在1,2,3-三取代苯环,是2,6-TDI或其衍生物的苯环特征峰。
7、若在中频区存在苯环峰,在755
±
20处存在吸收峰,则含邻位二取代苯环;
在
825
±
1
5
存在一个吸收峰,则可认为存在对位二取代苯环;间位二取代苯环在
780
±
3
0、700
±
10处有双吸收峰。
在作出肯定结论时还要有多个吸收峰作依据。
下图
为聚酯型聚氨酯的红外光谱:
下图
为一种聚醚型脂肪族聚氨酯预聚体的红外光谱图:
对于液体样品可采用在盐片涂片法制测定
IR
的试样,粉末状样品可采用压片法制样,薄膜样品可直接测定红外光谱。如果样品(如
PU
软泡)无法制成薄膜,不溶不熔,并研磨不碎,则可采用衰减全反射(
ATR
)和光声光谱技术测定。气体样品可采用气体样品吸收池。
红外光谱不仅可通过基团的特征峰位置定性分析样品的结构,还可对基团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例如,根据
NCO
基含量与吸光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吸光度,并与标准样品比较,可计算NCO的质量分数或摩尔分数;测定
TDI
异构比;通过监测在不同时间反应体系的
NCO
含量,就可研究聚氨酯制备过程的固化程度。
目前,国内外
TDI
产品标准中异构比的测定均采用红外光谱法。通过取表征
2
,4 -TDI的吸收峰
810-820cm
-1
和表征2,6-TDI的
780-790cm
-1
这两个吸收峰的吸光度,以纯
2
,4-TDI和纯
2
,6-TDI作为标准样,绘制校正曲线,可计算求得
2
,4-TDI与
2
,6-TDI的质量比或摩尔比。
同样,根据异构体基团的特征峰大小,还可定量测定端羟基聚丁二烯的顺
1
,4-、反1,4-和1,2-加成这三种异构体的比例。
往期回顾:点击标题即可轻松阅读
第1期
第2期
第3期
第4期
第5期
第6期
第7期
第8期
第9期
第10期
第11期
第12期
第13期
第14期
第15期
第16期
第17期
第18期
第19期
第20期
第21期
第22期
第23期
来
源:高分子学习研究编辑整理
投稿邮箱:xidsuo@126.com
本期编辑:suo
期次:聚氨酯 第24期
市场推广及申请授权,请联系微信suoxidong商谈。
更多精彩点击原文阅读,进入论坛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