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缺水城市,市民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40%,这一水资源“红线”警告,引起了市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记者在近日获悉,赤峰市各相关部门将先后出台一系列规范性政策措施,以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据悉,红山区、松山区及喀喇沁旗政府日前审议并通过了《赤峰市中心城区城市供水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目前正准备印发实施;市水利局编写了《中心城区水资源支撑能力分析》,着手中心城区水资源保障能力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市住建委排查了中心城区地下自备井水源数量、权属单位并移交至水利部门,启动中心城区范围内的自备水源井封闭工作。这种种措施表明:节水,已刻不容缓。
赤峰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俊认为,为控制中心城区地下水超采现象,改善中心城区地下水环境,实现地表水、地下水、中水合理配置与联合调度,应采取果断措施关闭各类企业的自备水源井,并将关闭的企业自备水源井作为应急备用水源。如果将中水和地表水置换出来的地下水配置给中心城区居民生活用水,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心城区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用水量激增压力,未配置利用的部分地下水资源可利于地下水恢复,改善地下水环境。为此,市住建委、水利部门近期集中排查了中心城区地下自备水源井数量,共排查出集中供水管网和再生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工业、企业、餐饮、洗车、洗浴、园林绿化等自备井314眼。对此,市水利局将对这批自备水源井采取封闭措施,已编制《中心城区自备水源井封闭实施方案》,现初稿已审查完毕,正在修改完善,预计8月底前完成编制。同时,对各类企业的应急备用水源井进行严格管理,安装远程控制计量设施,实行应急启动审批制和计划用水制度,并对擅自启用应急备用水源井或超计划用水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不能单靠政府这只有形之手进行控制,还要借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辅助调节,实行水价的阶梯调整就是利用市场职能对水资源进行调控的手段之一。市发改委价格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阶梯水价的特点是,水用得越多水价越贵。目前赤峰市实行的是二级阶梯水价,基础水价为每吨1.8元;月用水量大于10吨的,每超过3.3吨加价50%。下一步,相关部门将根据我市人均用水量、用水成本等数据测算,实行三级水价。希望借此提高居民、企业节水意识,形成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良好习惯。
用水越多,水价越高!
“水往高处流”不是梦!
信息来源:赤峰信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