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前方高能!视觉经济下如何有心又走肾?

前方高能!视觉经济下如何有心又走肾?

  • 2018-12-30 21:03:48

  • 不久前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独立日2》,在不断刷爆票房纪录的同时,蒙牛精选牧场和Moon Milk的借势植入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怒刷存在感。


    作为影片剧情中国支线的要素之一,关于蒙牛此次软植入的讨论也逐步从荧屏延伸到戏外,透过AB角色和蒙牛产品的高频曝光不难发现,在商业元素主导的影视场,中国品牌已经从幕后转战前台,综观蒙牛此次营销战役,在获得一手好IP牌面后,其围绕电影元素打造的电影衍生品以及由此构筑的线上线下营销闭环尤为值得关注。



    1
    “嫁”个好IP


    从早期周黑鸭秒露到曾经伊利的舒化奶闹剧,再到如今《独立日2》导演为蒙牛牛奶专门设计自动贩卖机道具和情节,以蒙牛为代表的中国品牌在商业植入方面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此次《独立日:卷土重来》电影中,蒙牛精选牧场化身为“MoonMilk”月球牛奶,伴随着“Mengniu MoonMilk”的口播声音,一瓶瓶MoonMilk为星球战士输送更多能量。通过与主要角色的交集和“对手戏”,使得这个广告植入不仅好笑有趣,更赚足了眼球和满满的记忆点。可以说,蒙牛借助电影的热映顺势策动的品牌舆情,已经为其营销战役奠定了良好的开局。



    基于双方在内容上的合作,特别是得益于蒙牛在国内市场的巨大占有率,双方也在旗下各平台进行推广宣传,囊括自有线上话题炒作、视频预告、销售网点等各类形式,双方也不再只是简单的广告主与流量主的关系,而是有着共同宣传推广需求的合作伙伴,其中联合推广的方式也实现了资源最大化提升。




    2
    植入“画外音”


    一方面是针对电影独家定制的产品TVC预告片,蒙牛精选牧场化身MoonMilk,助攻人类英雄守卫地球,另一方面则是在导演采访中的巧妙植入,蒙牛从开始就剥离了传统电影合作中品牌方“跟随者”的角色,转而寻求与《独立日2》电影直接对话并将自身产品信息传递给受众。通过与品牌形象互动,产生新的故事,并在故事中产生品牌的情感溢价,这是绝大多数品牌所忽略的,却恰恰是IP元素在品推中的真正价值。





    此外,蒙牛还通过外围微博微信大号和知乎科普平台,推动电影粉丝、科普爱好者等纵向人群的情感迁移,实现了人群的扩容,多渠道的曝光也推动了自身形象与IP的进一步融合。



    如果说传统的电影植入商业元素仍拘泥于场景曝光的程度,那么蒙牛此次围绕《独立日2》已经转向了功能和剧情的无缝关联。品牌通过电影提升产品的娱乐基因,而片方则借助品牌的推广力达到共赢的局面。



    3
    打造营销闭环


    所有的营销目的都是为销售服务,而蒙牛此次进一步打通电影后市场销售环节,通过各色线下主题营销互动深耕目标人群,将IP粉丝导入销售,从深挖IP衍生价值到构筑自己的IP版图。


    线上,蒙牛通过网易、分众、巴士在线、影院贴片等流量入口,以贴片、植入、窗口(硬广)等形式引流;线下,为了配合电影宣传,蒙牛不仅推出了独立日版蒙牛精选牧场,让影迷在观影后能够享受到与片中主角喝到同样牛奶的待遇,同时还发布了两个科幻类H5—— “独立日报”和“寻找月球牛奶”,轻松获得高达约228万次的总点击量。



    更重要的是,蒙牛在提升粉丝互动性的同时也在产品外包装上做足了文章,通过每一盒牛奶自带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对其生产过程“一目了然”。作为中国乳业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牛奶“蒙牛精选牧场”的一包一码“可追溯+”战略,将牛奶的可视化生产过程植入其中,成为此次IP合作的基础。




    正是双方对于“完美”近乎一致的追求,也让《独立日2》的中国之行“牛”气冲天——蒙牛围绕电影首映礼、外星人霸场、北京点映以及5个城市观影等各类活动不断扩大产品宣传,特别是随着外星人霸场以及万达影院定制贩卖机与消费者首次互动,其定制包装产品也在天猫正式发售,实现了从电影移情到消费场景再到最终购买的无缝串联。




    如今,随着IP营销蔚然成风,考验品牌方的更多则是跨界时代新商业模式和消费社会的新趋势。与其说蒙牛此次借势次《独立日2》,不如说是双方在价值认同和资源共享基础上的共同选择。在内容营销愈演愈烈的时代如何吃透IP红利,是品牌商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对消费者来说,在对好莱坞视觉盛宴大快朵颐的同时,品尝到蒙牛“Moon Milk”所带来的美味,加入到“寻找月球牛奶”的大军中,何乐而不为呢?


    速戳“阅读原文”,还有更大“彩蛋”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