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渭南作为第二届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的展商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人文环境包容,是一座年轻而又开放、充满生机与活力、正处于发展黄金期的城市。
它位于华山脚下、黄河西岸、兵马俑身旁,辖11个县市区和3个开发区,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是陕西第二人口大市。与其它城市相比,渭南具有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和条件: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酒圣杜康、字圣仓颉、史圣司马迁“三圣故里”。隋文帝杨坚、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宋代名相寇准、现代爱国将领杨虎城、,均诞生于此。历史上曾出过6位皇帝、80多位宰相、300多位将军,现有各类文物遗存557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帝王陵墓18座,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
渭南是中国中东部进入西部的第一座城市、陕西的东大门,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郑西、大西2条高铁在此并站交汇,陇海、西南等6条铁路,连霍、京昆等4条高速公路和310、108等10条国省道纵横交错,是进入西北地区的咽喉要道和全国交通、物流、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渭南属西安半小时经济圈,“研发在西安、生产在渭南、销售在全国”已成为众多企业的最佳选择。
渭南农业条件优越,素有陕西“粮仓”、“棉库”之称,是中国苹果之乡、酥梨之乡、花椒之乡和枣乡、柿乡。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51种,原煤储量55亿吨,煤层气储量5000亿立方,是我国十大煤炭产地之一;钼矿储量全国第二,开发规模亚洲第一;黄金储量和产量位居全国第三,被誉为“中国钼都”和“华夏金城”。境内文物旅游景点众多,著名的西岳华山、黄河湿地洽川、唐帝王陵墓、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国家森林公园少华山、富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享誉国内外,年接待游客3000多万人次。各类生产要素充足,土地方面,渭南新一轮土地调整建设用地指标达18万亩,其中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有规划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卤阳湖现代产业综合开发区有3万亩荒地可直接转为建设用地;用水方面,黄河、渭河和洛河纵贯全境,在西北地区普遍缺水的情况下,年可利用水量达5.55亿立方米;电力方面,全市现有电力装机总容量74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400亿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劳动力方面,渭南是中国十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之一,现有在校学生12.8万人,年培训技工5万多人。
渭南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又被列入陕甘宁革命老区,还属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范围,集多项优惠政策为一身。2012年,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举全省之力,通过力量集中、政策集成、产业集聚,与西安同城发展,把渭南建设成为关天战略门户、生态田园新城、东西合作高地、现代农业基地、国际旅游胜地。目前,以优势资源开发与优势产业聚集为重点,全市已初步形成了“
清洁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高端食品医药、绿色冶金建材、新能源汽车、三维(3D)制造和光电
”等六大产业集群。建成了以渭南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卤阳湖现代产业开发区、富平县高新区3个省级开发区为龙头的15个特色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具备了承载产业集群、项目落户的良好条件。
渭南以打造最佳投资环境和最具发展活力城市为目标,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市民综合服务中心、体育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相继建成投用,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先后分三轮六次向县一级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885项,向社会中介组织转移职能141项。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食品药品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创建平安渭南、诚信渭南、绿色渭南,全市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成功跻身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和中国旅游百强城市。先后荣获中国投资环境十佳城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和浙商、粤商、苏商投资最佳城市。与匈牙利赛格德等四个国外城市建立了国际友城,和深圳、福州等7个沿海城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近年来,全市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0亿美元、内资1500亿元,先后有15家央企、12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渭南,并都获得了很好的回报。
渭南是热情好客之乡,更是投资创业热土。560万渭南人民诚挚欢迎各位朋友来渭
观光考察、洽谈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