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不断抛售股票的孙正义,这次大举收购
英国芯片设计公司
ARM,他是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7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消息,日本软银已经同意以243亿英镑(约合3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ARM每股收购价格为17英镑(约合23美元)。
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当天在伦敦召开的记者会上表示,未来五年内软银将使ARM在英员工数至少翻一番,并增加其在英国以外的员工数量,以维持ARM的中立性和独立性。
孙正义还表示,已研究ARM超过10年,认为目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认为ARM的客户层面广,包括苹果、三星等,同时看好ARM“物联网”的发展。
美国财经网站Quartz评价这次收购行为,很孙正义。但前段时间不断抛售股票的孙正义,这次大举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他是在下怎样的一盘棋?
「
ARM是家什么公司?
」
芯片市场中,传统的PC及服务器领域,英特尔(Intel)风光无限,那么,在移动终端芯片领域独霸江湖的毫无疑问是ARM。
前者优势在于计算,后者以效率和低功耗打下移动设备芯片市场的江山,并逐渐威胁Intel在芯片界的地位。
年营收只有10亿英镑的ARM,多年来都是英特尔最为头痛的竞争对手。
日前有消息称,Intel将全面取消Broxton和SoFIA两款凌动处理器产品线的开发。
这或许意味着英特尔将退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在移动芯片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亦将付之东流。
据市场估算,目前智能手机里采用ARM架构的处理器比例可能达到99%。
据每经记者报道,在ARM“2015年战略报告”中发现:
去年ARM的芯片在“移动计算”领域的市占率为85%。
资料显示,在智能手机芯片之外,ARM还为数以亿计的游戏机、家电,甚至银行卡、手机卡、公交卡提供芯片设计方案。
2011年,ARM的客户实现了79亿处理器出货量,占有95%的智能手机,90%的硬盘驱动器,40%的数字电视和机顶盒,15%的单片机,和20%的移动电脑市场。
而2012年,采用ARM架构授权的芯片总体出货量数据达到了87亿颗。
这家总部位于英国剑桥的公司设计完芯片后,将其授权给苹果、三星、高通等公司使用,由后者对价格进行调整,并最终应用于计算设备。
在全球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同时,ARM的营收也大幅飙升——采用ARM架构的芯片去年出货量达到150亿片。截至2015年底,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总出货量达800亿个,远远超过英特尔。
智能设备频道主编胡剑飞告诉记者,ARM在移动设备的优势会继续,并且扩大,“现在手机每年的销量也在不断增大,ARM在这块的收益也会增加”。
从上述报告中,记者得知,
ARM希望到2020年依旧能保持85%在“移动计算”领域的市占率优势,那时,该领域的市场总额预估将达到250亿美元。
「
押注物联网发展
?
」
今年6月,软银通过出售阿里巴巴股票,套现100亿美元。
彼时业界分析,软银收购的美国第三大运营商Sprint带来了沉重的财务压力,导致软银负债超过600多亿美元。所以,后来连Supercell这样的“现金奶牛”也不得不出售回笼86亿美元的资金。
直到昨日320亿美元收购ARM的传闻被证实,外界才恍悟,债务累累的软银希望豪赌ARM,押注新的领域。
记者在ARM的“2015年战略报告”中看到:
去年采用ARM架构的芯片出货量达到150亿片,其中一半销往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
另一半则销往新的市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从上述报告中,记者梳理发现,ARM提到的进军网络基础设施、低功耗服务器和嵌入式智能三个新兴市场,到2020年,这三个市场总额预计能达到443亿美元。
ARM给每个新兴领域设定了未来五年市占率提升的目标,目前,其在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和低功耗服务器的市场占有率为15%与1%,ARM计划2020年时,将这个比例提高到45%和25%。
这正是软银希望看到的。易观入口分析师赵子明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在手机行业ARM无疑是接近垄断的芯片巨头,其实在物联网行业ARM也是领先者的角色,而综合软银之前的产业,如电信、电商、娱乐业、智能机器人等等来看,收购ARM是软银彻底布局物联网的动作之一。
再者,日本的负利率和英国脱欧事件导致英镑汇率跌入谷底,也加速了这次的收购进程。
不仅如此,ARM是研发和授权,自己并没有工厂,这一经营理念也和软银非常相似。
IDC报告指出,到2020年,全球的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从2012年的4.8万亿美元增长到8.9万亿美元,届时将有300亿设备接入互联网。
还有机构指出,日本软银收购ARM将推动物联网应用的跨越式发展。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预计到2020年,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
更有预测称,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将达到1000亿个。海量的物联网连接需求低成本、低功耗的芯片和模组。而这是ARM架构的强项。
值得注意的是,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张小飞还向记者提到,近期大火的任天堂游戏Pokomon GO就是一个转折点,它让人们看到AR技术在普通人群中有多强的传递性,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智能移动终端广阔的未来前景,而ARM的芯片在这个领域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豪掷320亿美元,这笔交易到底值不值?对此,张小飞认为:
对于智能移动终端芯片如此庞大的市场来说,320亿美元的价格不见得贵,但关键在于软银能不能“等得起”。
在他看来,智能移动终端肯定是未来,但这个市场至少还需要5年才可能迎来爆发期,得到大量回报。
「
抛售资产只为收购
?
」
软银近来不乏大手笔的资产抛售,这些多被外界解读为“优化资产负债表”,而这次对ARM豪掷千金,是否意味着此前埋下的“伏笔”终于要显现出轮廓了呢?
以下是腾讯科技梳理的软银近期资本动态:
5月:16年来首次减持阿里巴巴股票 套现百亿美元
今年5月31日,软银宣布计划出售约79亿美元阿里股票,这也是其16年来首次抛售这家中国电商巨头的股票。
软银随后接连加码,最终套现金额达100亿美元。交易完成后,软银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将降至28%。
软银在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源于软银集团对资本结构和降低负债规模的需求。
6月:730亿日元抛售GungHo股份
继抛售阿里股份几天后,软银又抛售了日本手游大厂GungHo约730亿日元(约6.85亿美元)持股。交易完成后,GungHo相当于从软银手中收回了90%其原先持有的股份,在事实上脱离了软银集团。
软银在声明中指出,这项措施是是“软银2.0 转型策略的一部分”,推动软银成为国际企业。
6月:出售《部落冲突》开发商Supercell全部持股
6月21日,软银宣布以86亿美元将持有的Supercell股份全部出售给腾讯。交易完成后,腾讯从软银、若干Supercell员工股东及前员工手中获得约84.3%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Supercell净资产为8.16亿欧元(折合9.23亿美元),当年实现营收23.3亿美元,净利润达到了9.64亿美元。
对这一系列的抛售,外界多解读为软银希望缓解负债压力。此前据彭博社数据显示,受收购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的影响,软银总债务高达12.3万亿日元(1082亿美元)。
目前,穆迪和标准普尔对软银的信用评级均低于投资级,穆迪方面还表示,要想提高评级,软银还需进一步削减债务。
然而“节流”不如“开源”,软银似乎也有类似的考虑,在滴滴最近完成的45美元融资中,软银也有支持。但投资者真正关心的或许是,软银是否能像过去投资阿里和沃达丰日本那样,以一项具有革命性的重量级交易恢复昔日荣光。
「
孙正义那些赚翻了的投资
」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孙正义统帅的软银在全球范围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虽有过收购美国移动运营商Sprint Corp之后债务激增的败笔,但不可否认,孙正义是近30年来最成功的投资者。
在他大手笔收购的同时,我们不妨就来看看那些让软银孙正义赚翻了的投资。
1、投资雅虎 上市当日就赚3亿美元
1995年11月,孙正义慧眼识珠,向还在蜗居之中的雅虎投入了200万美元。次年3月,在雅虎刚刚搬出蜗居不久,软银公司又注资1亿美元,从而拥有了雅虎33%的股份。
就在孙正义注资两个月后,雅虎在美国上市,孙正义仅出售其持有的2%的雅虎股份,就套现超过4亿美元,净赚超过3亿美元。
即便现在雅虎江河日下,不再是刚上市时的那般模样,市值也大幅缩水,孙正义的软银所持有的股票也遭受了巨大的账面损失,但都已经把投进去的钱赚回来了,剩下的再不值钱,也还都是赚的。
2、4000万美元投盛大 狂赚5亿美元全身而退
2003年4月,软银旗下的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在盛大最困难的时候投资4000万美元,得到了盛大21%的股份。
就在18个月后的2004年6月,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8个月后,软银亚洲基础设施基金在高价位出售盛大股份,成功套现5.6亿美元。
3、投资阿里巴巴2000万美元14年变成580亿美元
说起孙正义及软银最划算的投资,还是得说说阿里巴巴,想想前不久软银抛售阿里巴巴5%的股份套现100亿美元就知道了。
2000年,阿里巴巴仍是中国的一家小型电子商务公司。在北京与马云交谈了6分钟之后,孙正义就决定向阿里巴巴投资。当时孙正义计划投资4000万美元,不过最终只投入了2000万美元,获得了阿里巴巴34.4%的股份。
然而14年之后,当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孙正义的软银所持有的股份市值达到580亿美元,当初投的2000万美元简直赚大了,孙正义一夜暴富成为日本首富。
股神巴菲特从14岁开始投资,到83岁近70年的时间,个人财富才超过580亿美元,而孙正义在阿里巴巴14年就达到了580亿美元,这一点股神也得拜服。
(中国企业家综合每日经济新闻、腾讯科技、上海证券报、网易科技、新华网、中金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