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云中君》只有“无”才能“有”

《云中君》只有“无”才能“有”

  • 2019-03-05 02:10:24

  • 小时候看希腊神话,总觉得书里的神和英雄们比中国神话中的神多了很多的 光辉。他们虽然也有等级,但不是分明到不可相爱,他们没有十全十美到始终被圣洁的光环笼罩,他们身上有人的七情六欲,有爱恨嗔痴、嫉妒绝望,像人一样,会勾心斗角也会犯错误。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是高度人格化的,英雄作为人神之子,也缺少了舍身取义杀身成仁的道德模范作用。可以说,每一个角色身上,都呈现出一个个圆润可爱的人的形象。


    中国的神仙们,也许是因为儒道本一家的关系,伦理教化严重,组成像人间官僚系统一样的等级体系,每个神的品级、爵位清清楚楚。


    直到看过这些楚地的歌声,应该是源于原始先民的部落崇拜,去掉了礼教匡缚因此神性也保留着人性的可爱可亲。木心说“宗教是要把人类变成天上的神的家畜,人再也回不到原来野生的状态。家畜成为人类的牺牲品,人类成为自己的牺牲品。”儒家强调祭祀的重要性,却“敬鬼神而远之”所以大概看重的也只是维护统治的手段罢了。


    《楚辞》的时代,祭神还没有这么的有规制,人们精心的侍奉着或者是娱乐着神灵,而神灵也给予回报。人们的巫术活动中往往搀杂的强烈的情感、执着的信念、神奇的幻想等等,艺术性拙朴而真挚。比如《云中君》云神附身在巫女身上,与大巫一唱一和的作答,这种对唱形式,现在依然于巫溪大地沿袭并流传,如巴山夜唱、五句子山歌等。


    《云中君》是《九歌》中的第二篇《楚辞章句·云中君》注:“云中君,云神,丰隆也,一曰屏翳。”《楚辞注释》亦说:“丰隆、屏翳一神而异名。丰隆是云在天空堆集的形象,屏翳则是云兼雨的形象。因为天雨时,云在太空一定堆集得更厚,以致遮蔽了日光,天显得晦暗不明,所以叫屏翳。”云中君作为云神,后世大多无意义。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大巫先唱到:“今天要进行一场重要的祈福仪式,早早的用加了香草兰汤的水沐浴,染上一身高洁的芳香,穿上华丽的衣服,像缀满花朵的礼服。负责迎神的灵子巫女,跳着优美的舞蹈,云神现在依然附身在她身上,神光遍染她的身体。”其虔诚的心显露无疑。


    接着云神利用附身的巫女与大巫和歌:“我将在寿宫停留一段时间,享受你们敬献给我宴席和音乐,我的光芒与太阳月亮一样辉煌,穿着帝王的衣服驭使着龙的车架,姑且在人间遨游观览四方也愿肩负起你们的祈祷祭祀,行云布雨。”表达出云神的尊贵、排场与威严。


    大巫再唱“祭祀结束后,云神像狂风一样升入空中,离我们而去。在空中俯瞰中原,九州之内的动向一清二楚,踪迹横跨四海无能抵挡。云神您为何来去匆匆,我思念你而不可得,只能叹息,您的离去真是让我忧心忡忡,我的惆怅与思念无法缓解。”


    中国人对云有一种盲目的热爱。第一个原因是古人认为“云”与“气”有直接关系,他们认为天地万物的本源是“元气”而“气”字象形好似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说文》中写道“气,云气也”《皇帝內经》中写道“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云与雨的循环变化,契合“气”在天地间的上下交流。第二个原因是云本身有动感,它变幻莫测,高高在上,主宰着天地万物。人们自古就把云和神仙联系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各路神佛仙怪,莫不乘祥云而上遨游天宇,几乎有神的地方就有云的存在。


    后来,人们渐渐认识到云雨雷电的朴素关系,却依然不减对云的喜爱,云淡风轻、闲云野鹤、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其实都是一种“无”的概念,“无”是一种隐士的价值,因为所有的“有”,都需要付出代价。“隐逸”者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把自己潜藏起来,与尘世隔离,被人们称为“隐士”。但这些只是那些有才能、有学问、有较高的声望的人,只有这些人能追求“无”的境界,而普通人本身既已平凡,本身已在“无”的状态中。


    现代社会中,人们接触的信息更多,物质欲望的丰富性远超前人的想象,烦恼、恩怨、包袱始终牵绊,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将更多平凡的人逼得无路可退,当人们面临种种诱惑而身心俱疲左冲右突仍无法摆脱桎梏时候,“无”的出现在所难免。每个人都需要在远方,空无、宁静,在“无”的状态下,才能真正理解并看清我们一直的“有”。等他们再次回来,对于自己有什么、想珍惜什么,必定会加以新的内涵。


    世界那么大  偏偏遇见你

    长按二维码 关注杂读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