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给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也会给后续生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和隐患,畜禽养殖舍被洪水浸过之后,各种致病因素也会相应增多,主要是由于许多养殖场场选址不合理或排水不畅,导致大量积水,甚至水淹养殖舍,引起动物大量死亡,各种污物及垃圾随洪水流淌,造成栏舍、水源、环境严重污染,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被洪水冲刷出来,也成为传染源,极易引起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如何保证灾后无大疫、迅速恢复生产?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A、 环境消毒
首先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一次彻底清洁冲洗,防止动物尸体,污泥、污物遗留在场内,然后选用生石灰、2%-4%烧碱等喷撒进行消毒。环境消毒应做到第一周每天消毒1次,1周后每3d消毒1次,1月后生产区每周1次消毒。
对养殖场环境进行消毒
B、 用具消毒
养殖场用具经水浸泡后需彻底清洁再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操作可按照养殖场消毒流程来进行。清扫→高压水冲洗→喷洒消毒剂(2%-4%烧碱)→清洗→干燥→喷洒消毒剂(百毒杀、 过氧乙酸等)。
对养殖设备进行消毒
C、 个体消毒
养殖场在经水浸泡后,留存下来的动物个体表面容易附着病原微生物,动物个体消毒必不可少。洪水消退后消毒频次第一个月隔日1次,以后以1周1次。消毒剂可选择双链季铵盐的百毒杀、0.5%的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等,最好交替使用。
对养殖动物进行消毒
D、 饮水消毒
水灾过后水源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幼虫的污染,畜禽饮用这类水源易引起疾病的传播。因此饮水消毒至关重要,常用的方法为氯化消毒法。首先在水源中加入明矾沉淀杂质,再加入漂白粉或者优氯净即可。
水灾过后蝇、蚊、蚋等昆虫大量孳生,很多疾病发生几率增加。同时动物死亡、土壤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被洪水冲刷出来,也成为传染源。而水灾过后,栏舍内空气质量一般不佳,湿度过大,气压很低,常给动物带来不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极容易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导致发病概率增加。消灭传播媒介,免疫接种,抗应激是必要手段:
A、 传播媒介的处理
螺旋体病、弓形虫病、附红细胞体等病可通过过蠓、蚋、蚊、蜱等吸血昆虫进行传播,而这些传播媒介在水灾往往容易滋生。防治办法主要有:及时清除养殖场内外的杂草,尽快疏通排水系统,避免洪水过后场内有积水和粪便。同时使用10%氯氰菊酯(赛波凯)、 环丙氨嗪(双效蚊蝇净)、氯氟氰菊酯(先正达大灭CS微胶囊悬浮剂)进行整个场区及环境的喷雾灭蝇灭蚊。
灭蝇、灭蚊
B、 传染病的预防
a、 寄生虫病的预防
寄生虫主要有疥螨及蛔虫等消化道寄生虫及血液寄生虫等,在做好传播媒介的处理后,整个动物群可在饲料中添加10%阿苯达唑+0.2%伊维菌素混合粉进行保健驱虫,使用1周停1周再使用1周。
b、 细菌性疾病的预防
水灾过后应重点抓好沙门氏菌病、链球菌病、痢疾密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大肠杆菌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病、结核杆菌病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可在饲料中添加强力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进行预防保健,使用1周停1周再使用,连续使用1个月。
C、 病毒性疾病的预防
水灾过后容易流行的病毒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乙型脑炎等。防治方法在做好消毒工作及灭传播媒介的前提下,可在饲料中添加Vc、阿莫西林做1周的预防保健,同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D、 抗应激
水灾过后,空气湿度过大,气压很低,常给养殖场带来不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极容易引起动物的应激反应,导致动物的食欲下降,呼吸急促,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等。在这时我们就需要给动物提供高营养成分的通威饲料,确保动物的蛋白及能量供应。同时供给充足、清洁、卫生的饮水,并可在饮水中添加Vc,以及使用通威抗应激产品蜘蛛香散(同时我们还可提供调节胃肠功能产品—枳术散、抗腹泻产品—威痢停、抗菌感染—肠菌清、增强免疫力—天抗注射液,需求联系电话02886168994)降低应激反应,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同时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注意通风、降温,给动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以降低应急反应。
不同阶段猪只适宜温度
死亡畜禽体内带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如不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任其腐烂、霉变,发出恶臭的气味,病菌会随水流淌,并随空气到处扩散,传播疾病,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人、畜疫病大流行。处理方案有:
A、 深埋
选择高岗地带,坑深在2 m 以上,尸体入坑后,撒上生石灰或消毒药,覆盖一层厚土。
动物尸体深埋
B、 焚烧
将动物尸体交由专业处理部门投入焚化炉或找个适合场所进行烧毁炭化。
动物尸体焚烧
C、 投入化尸池
化尸池周围砌砖抹水泥密封,底部垫砖,顶部留一小口,用水泥盖可以密封。将动物尸体投入化尸池,撒入烧碱,不定期再加入烧碱。
动物尸体投入化尸池
洪水过后,气温升高,湿度加大,饲料极易发霉变质。这时更应该注意饲料保存与使用。
A、禁止使用洪水浸泡过的饲料;
B、防止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霉菌滋生;
a、堆放的饲料要与地面保持20cm以上的距离,可用红砖、木板等垫起;
b、加强饲料储藏室的通风,控制湿度在65%以下;
c、保证饲料先进先出,避免饲料储藏过久饲喂动物。
来源:通威股份动物保健研究所
作者:漆信桥、舒兵、缪强、刘天强
本文为通威股份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扫一扫,关注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