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游戏资讯>民生资金使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民生资金使用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 2019-12-25 21:35:35


  • 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民生领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非常重视,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民生资金量逐年增长,审计部门的监督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了,在审计 ,危害广泛,影响之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民生资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生资金的种类涉及城市和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有民政低保、社会救济救助、扶贫、林改、新农村建设、农业开发、水利、交通、教育、卫生及农村危房改造、灾后重建等二十多项资金;从资金的来源分类来看,、省市县专项资金,也有省市和地方配套资金,有农户自筹(投资投劳)资金等;从资金的性质看,有无偿资金和有偿资金。从多年的 审计 看,在使用管理民生资金方面存在诸多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账务设置不规范,个别单位专项资金未实行专账管理,未进行单独核算,和单位各项支出混同核算,致使收支不能做到一目了然,历年结余不能很好的区分各类专项资金的具体用途和实际结存情况,;二是收支核算不规范,表现在专款收入列入到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支付时以经费支出等科目核算,从而隐蔽了专项资金的收支,从其账务处理及报表上看,“专款收入”和“专款支出”已不见踪影,难以真实反映专项资金的收支情况;三是虚报冒领和套取民生专项资金,表现在有的单位借其他已完工的项目做替身,通过签订虚假合同,编制虚假预决算,虚列支出等方法骗取民生专项资金;有的甚至在没有相关项目资料和财务收支的前提下,项目实施单位凭借从税务部门开具的完税凭证到项目单位报销专项资金,其支出的真实性和合法合规性难以确定;有的以其它相似的项目做替身重复套取财政资金;有的申请大项目,实施小项目,虚增项目工程量,套取专项资金;有的采取资金回流手段,以专款、赞助、设计等形式向项目单位收回部分专项资金;有的非贫困户以各种形式从不同年份或部门申领相似或相同民生专项资金,形成政府有资金,他就有项目,基本做到应领尽领;四是挤占挪用民生专项资金。在专项资金的列支中,直接以争取项目的前期费等名义进行列支,记入单位的经费账,使收入和支出与单位的经费混在一起,专项资金充当了一部分单位经费支出,事实上形成了挤占挪用。五是为了完成争取资金任务,有的项目单位为弥补经费不足,以某种名义,通过各种关系,向上级申报,使得上级安排一些戴帽专项资金,这些专项资金其实花费在单位的经费上,没有用在民生项目上。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之所以产生众多问题,究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概况地说,一是绝大部分是由于有关人员对政策理解不够深入,总是抱着只要公共资金未装进自己的腰包,就万事大吉的观点,同时业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规范,但也不排除部分干部工作中存在主观因素,我行我素,听不进不同意见形成的。它们对民生专项资金的健康运行和绩效的有效发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造成项目资金流失,挪作他用,民生专项资金用在其它风马牛不相及的支出上,使专项资金安排应做的事不能做,或者做了也不能按照标准执行,项目虎头蛇尾,质量达不到要求,烂尾工程现象时有发生,不能达到既定目的和效果;二是专项资金不能用到专项上,使专项资金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和目的,形成滥用专项资金现象,或通过隐蔽手段和手中职权分配等形式,很可能造成有关人员和干部浑水摸鱼,挥霍浪费,、腐败现象的发生提供了可乘之机,,给民生项目工程质量、项目的效益带来了重大影响和安全隐患,要么容易出现豆腐渣工程,要么出现不必要的夸大浪费;三是未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和民生资金管理规定,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脱节,部分单位民生资金项目的实施与财务核算脱节,财务人员只负责资金的收支管理,不对具体的项目实施管理,导致情况不清,责任不明;四是监督不严,处罚不力,未能做到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统一。大部分项目的实施只有事后检查,而在事后的监督检查中,发现了相关问题,甚至是比较严重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处罚,使涉及到的人还是涉及到的事,都不了了之,。
    三、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建议
    针对民生资金来源渠道多、管理部门分散、使用面广的特点,我们要以民生专项资金的流向为审计主线,全面把握民生资金的规模、分布投向情况,通过业务数据核对,沿着资金走向进行走访调查、实地察看等方法,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等情况开展跟踪审计和审计调查。以促进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开展对农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社保基金、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危房改造、家电下乡、农机购置补贴、医疗卫生等民生专项资金审计,切实保障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规、有效使用,促进各项政策的落实,从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进行分析,揭示普遍性、倾向性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 审计 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
    一要强化培训力度。首先,加大民生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力度,要对与项目及资金有关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进一步增强法纪意识,政策意识,廉政意识,增强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重大意义的认识,强化他们自觉履行经济政策、经济规律和经济秩序的法制观念,尤其是让他们思想上筑牢维护专项资金健康运行、保障民生专项资金发挥作用的道德防线;同时加大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提高单位会计人员的业务、、法规素质,使他们严格执行会计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发挥会计职能作用,为单位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建议。
    二要强化审计力量双向整合,充分发挥审计的整体协作能力。根据民生审计涉及相关部门较多的特点,在制定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分析可能涉及的行业和部门,加强社保审计与财政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工作相结合,实现审计资源共享,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要做好横向和纵向结合,既对同一单位不同年度实施的项目做好衔接审计,又对不同单位在相关年份实施的相近项目搞好 审计 衔接,尽量将项目审深审透。
    三要搞好对民生资金的审计调查,开展民生资金审计不能仅仅看帐面数字,而必须扑下身子,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深入基层到群众中调查走访,查看帐实是否相符,是不是有违规操作套取民生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现象。从而摸清有关部门对民生项目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投入资金规模和结构分布,掌握民生项目总量、重点及资金来源、规模、建设期限、进展状况和项目管理情况。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加强对文体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农业环保等事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审计和 审计 调查,确保这些资金真正用在人民群众身上,切实是民生资金惠及千家万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四要大力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民生资金量大面广,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社保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仅凭手工审计犹如海底捞月,,只有采取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充分利用计算机查询、检索、计算、分析和汇总等多种功能辅助审计,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同时,要积极创新审计思路和方法,大胆实践,在开展审计调查时就应介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熟悉业务流程,采集、导入、转换、整理所审的财务和业务电子数据,要在数据的初步分析基础上把握总体情况,确定有关审计重点,积极探索计算机 审计 的路子。
    五要由政府牵头,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监督体系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检查方案,做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事前、事中、事后有人问,有人查,有人管。同时在项目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上,各部门要做到有计划,有分工,有奖惩,实行部门问责制。
    六要加大对民生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在政府监督中,既要加强 审计 监督,又要加强财政、纪检监察监督力度。同时要加强社会各界的监督,如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对立项是否结合实际、资金分配是否合理,工程建设项目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有损失浪费和决策失误现象,是否执行立项批复,有无未经批准擅自改变计划,突破资金规模,各项支出是否合理合法,有无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虚报冒领和损失浪费的问题。,对资金使用管理中的失职、渎职现象,涉及到相关的当事人和事,要对号入座,严肃查处,进行责任追究,使有关人员能够认真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政策办事,确保权为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