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性身体。
孩子在在2-3岁期间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每天想问的问题也很多,比如“爸爸为什么有胡子,妈妈怎么就没有”“我可以站着尿尿,xx怎么就得蹲着呢”还可能会提出一些让父母觉得不好意思回答的问题,父母要有一个平和的态度来应对,因为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伴随着性困惑的问题随之而来是很正常的,不要就草率作答否则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孩子陷入更多的误区。
日常生活中孩子也会逐渐学习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他们除了认识到自己的耳、眼、口之外也会注意到自己的性器官,有时候孩子的小手也闲不住会去玩弄,这个时候父母不要指责孩子,而是应该在最开始的时候就教会孩子正确的名称,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就给私处乱起名字。当你告诉孩子这些名称是阴茎、阴道等,孩子就会正确认识生理结构,后续也可以教孩子如何来对待,不要觉得会觉得尴尬就回避这个问题。
2、日常生活中孩子的穿着搭配要恰当。
这个就比较简单了,平时父母可以给小女孩穿一些粉色、红色的衣服或者裙子,小男孩可以选择灰色、蓝色等之类的裤子;女孩还可以留长头发扎小辫,男孩则是短发。
妈妈一般都比较爱打扮孩子,不要为了满足自己或是跟随潮流就给宝宝反串着装去扮酷,比如把女孩的穿着打扮弄成男孩的样子,男孩子给成女孩子的着装,在大人看来觉得有趣或是无所谓的举动,对孩子会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让孩子对自己的性别认知发生混乱,进而否定自己的性别。
孩子平时除了和家人在一起互动和玩耍以外更多的要多和同龄小伙伴一起玩,尤其是和同性别的孩子一起多互动是可以强化孩子的性别角色。父母不妨平时在小区里多认识一些邻居多让孩子们一起玩,或者同事朋友家有同龄的孩子也可以多交往,尽量让孩子固定几个同性别的玩伴会更好。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角色扮演的游戏也是好处多多,比如教师让幼儿玩“过家家”的游戏,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因为小时候自己也玩过呢。现在大部分孩子也很喜欢这样游戏,父母可以帮助一起玩的几个孩子分配一下角色,再利用一下家里的各种玩具来做道具,不仅玩的开心而且性别意识也得到了体现。
声明:
本文为育儿心理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孩子不好好吃饭、爱咬人打人、吸吮手指、顽皮好动、哭闹任性、撒娇黏人···爸妈怎么制止、斥责、威胁,都解决不了问题!
其实我们都错了!只要读懂孩子,教育就会简单而美好!育儿心理,唤醒您和孩子的心有灵犀!
育儿心理(yuerxinli)
最值得关注的育儿自媒体,每天5分钟,影响着百万爸妈,让您更加了解如何从心智、EQ上培养孩子。
2016年倾力打造了育儿书《
这样育儿不焦躁
》,征集困扰爸妈的各类育儿难题,专家实例解读,让您的育儿之路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