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关注的人会变的更幸福,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本文由
指尖青城(ID:zhijian0471)
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曾国藩是晚清第一重臣,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小编带领你领略一代文化宗师为人处世的原则,我们也来修身养性。
曾国藩在给好友刘蓉的心中曾写道:“
故凡仆之所志,其大者盖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
”意思是说,仔细分析人们的志向会发现,志向远大之人希望能够在天下推行仁义,让万物各得其所;目光短浅的人只顾及自己,只会考虑自己的妻儿及宗族乡党。
理想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古语有云“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立大志的人要像鸿鹄那样展翅翱翔于九天之上,尽收天下于眼中;而燕雀便是那蜩与学鸠,笑它不知道去千万里之远有何用,自然对能够触及到榆树和枋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如此看来,有无志向,志向大小,对一个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曾国藩解释这种重要性时说:“
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
。”这句话中的“之”指代的是个人骨相,即一个人的精神内涵和外在气质。他说对于这种无形无相的东西,要想求其改变,必须通过读书,但随便读些书不会有收效,因为读书也需要有“
坚卓之志
”做引导和动力。曾国藩曾立志“
行仁义于天下
”读遍儒家经典,并曾赋诗道“树德追孔孟,拯时俪诸葛”,借以明志。
但立志不难,难的是立志之后,哪怕遇到千难万险,志向仍然不倒,才是“坚卓”之谓。为帮助自己坚守志向,不因随即的问题、坎坷而中途改道,曾国藩在与太平军决一死战的时候,以中国几千年来三十三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作为素材,写出了《
圣哲画像记
》提醒自己,并且特地让儿子曾纪泽画出这三十三位圣哲的画像,挂在自己的房间里,每天端详,视这些先人为终身效法的人物,为的是用古代先贤的精神来检查自己的志向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坚定。
我们可以想象,当曾国藩盯着三十三位圣贤的画像时,画已非画,而是一个个提醒自己坚持的理由。曾国藩一生几经浮沉,有得势时的辉煌,也有不少失意时的晦暗,穿梭于明暗交错中,如果没有志向的支撑,就不会有久经后人传诵的曾国藩。
在这方面曾国藩不独自己如此,在给家中诸弟的信中也多次循循教导他们立志之于成事的重要性。同治六年二月十八日,曾国藩的九弟曾国荃战场失利,“内心绪之忧恼万难自解”,于是曾国藩去信劝慰道:“
然事已如此,只好硬心很肠,付之不问,而一意料理军务。补救一分,即算一分······此时须将劾官相之案、圣眷之隆替、言路之弹劾一概不管,袁了凡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另起锅灶,重开世界。安知此两番之大败,非天之磨炼英雄,使弟大有长进乎
?”
这封信不是很长,整篇下来不足三百字,但是字里行间的力量却力透纸背。曾国藩在风云激变的时代,立志不难,难的是克服时常遭遇的困难和厄运。在《感春六首》之一中,曾国藩曾写道:“
莫言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
。”既然想要实心龙之抱负,就不应该拒绝波涛,为了有朝一日沸腾于宇宙之间,便不甘心潜伏于深渊,埋没与草莽,如此才有日后被称为是“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的曾文正。
如果说,一个人立下人生志向、并为之努力时就拥有远洋的船,那么这个过程中不畏生命中的风浪、永远向前,那么我们就把人生的舵盘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没有这份定力的人,无论驶出多远终归会随波逐流,一生平庸、懒惰,永远也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在今天,曾国藩的立身之道对于现代人立志、做人的裨益在于,它不仅告诉我们立志的重要性,同时也告知我们坚持和毅力的可贵。
首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去哪里,该实现什么,那么我们局不会因一时一刻的挫折而心生郁结半途而废。
其次,要放开胸怀,吞吐人生的磨难,磨砺心中的大志,锐意进取,登上人生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最后,尽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论一个人当下的工作状况如何,也不论现在的职位高低,都要勤劳用事,用心做好。
这三点就是曾国藩所说的“
坚其志,苦其心,勤其力
”。“坚其志”即坚定志向,中途不改道;“苦其心”以求在磨难中磨砺自身自心;“勤其力”可图不失当下,为未来铺路。前者是两者的前提也是目的,后两者是前者的表现和途径。苦心勤力之人必然有种种痛苦委屈,但是为了心中的志向,忍受这些都是值得的。
公众号可以置顶了,小伙伴们,有好的想法请随时与小编联系哦!爱你们!
▌
内容来源:指尖青城原创
▌
图文编排:青春
▌
小编微信:supergirl_qin
帮您节省时间,分享有价值的内容,做您身边知识的提炼者。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是连《指尖青城》微信都没关注,简直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
点击“
阅读原文
”关注
那里有一些专属嫡亲才能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