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炎药大家都很熟悉,算是一种日常药了,但你知道吗,在中国,消炎药其实多数时候指的就是抗生素。抗生素的滥用,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但并未引起大家的重视。一颗小小的药丸,可能导致你在以后危及环境里“无药可治”。
,
英国的
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
宣告:
如果对抗生素
(俗称消炎药)
的
使用不加控制,到2050年,
全球将死亡千万,
中国到2050年将每年有100万人死于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超级病菌”,损失会高达20万亿美元。
为什么我们人人都吃过的消炎药,这样一颗救命的药丸,会变成致命的凶器?
抗生素使用量超美国10倍,世界第一,
超级细菌或让最终人“治无可治”
中国是抗生素使用大国,也是抗生素生产大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包括医疗与农业使用),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美国仅13克)。
这一数字是美国的10倍,全球第一。
▲ 央视报道:如果对抗生素的滥用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每年将造成千万人死亡。
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这些被滥用到我们自己身上的药物,会对我们以后可能遇见的紧急情况产生不可预料的影响。
抗生素在杀灭细菌的同时,也起到了筛选耐药细菌的作用。耐药细菌不断繁殖,久而久之,
耐药细菌就会越来越多,造成抗生素失去治疗效果
。
如果这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很可能使人类面临
感染时无药可用
的境地。
抗生素在杀菌同时,也会造成人体损害。
影响肝、肾脏功能、胃肠道反应等。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可使敏感菌群受到抑制,而一些不敏感菌(如真菌等)乘机生长繁殖,
产生新的感染现象
。有些治疗困难且病死率极高。
要想知道哪些药品是抗生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名字,一眼就能找出抗生素!
磺胺
——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
霉素
——各类抗生素都有用这个词干的。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类的药物都用这个词干。
西林
——青霉素类药物。
头孢
——头孢菌素类药物,用作词头。例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
培南
——碳青霉烯类药物。
环素
——四环素类药物。
沙星
—
—喹诺酮类药物。
在药品的标签上,看到药品名中有上面这些词干或词头,就可认定是抗生素。
以后医生给您开这样的药物,一定要问清楚,是否有必要使用,千万不要随意伤害自己的身体。
多地医院叫停门诊输液
“好得快”误解深,乱用药现象仍有
据澎湃新闻报道,目前在江苏省人民医院,门诊已不能“吊抗生素”了。不仅仅是省人民医院,7月1日起,除儿童医院外,江苏省46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门诊不再输注抗菌药物,乃至门诊叫停输液,已有先例。从去年起,多地传出控制门诊输液治疗的声音。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不少省份、地市的医疗机构也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政策,乃至取消。
浙江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兼肾脏病科主任何强:“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本是基本的医学常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
在许多发达国家,输液是医生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最后方式”,然而在国内的许多医院里,输液往往成了“最简单快捷”的首选给药方式和治疗常态。
静脉输液是公认的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可能会发生输液反应、肺水肿、静脉炎、过敏反应、体液平衡紊乱以及医源性感染等情况,加之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所以不良反应往往出现得更快、更严重。
过度输液还会导致患者严重的耐药性,抗菌药物的滥用增加了耐药细菌的产生,甚至最终演变为令人谈之色变的“超级细菌”。
一言概之,一般病症不需要输液,危急重症才需要。
过度输液源自于患者、医生和医院的“输液依赖”,一方面患者认识有误区,盲目追求“疗效好,治病快”,而忽视了输液的风险,结果就把输液治疗作为了求医问药的最优选择。另一方面,目前的医患环境下医生为了迎合患者“快速治好病”的需求,也会被动产生使用输液治疗可以“一劳永逸”或者“猛药去疴”式的固化思维。
所以我们治病时,不能盲目追求“疗效好,治病快”,而忽略了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有的老人没事跑到医院,要求医生输液,为疏通血管、活络筋骨,而这压根没必要。
可别把输液当养生,也别把看似家常的药随意吃,是药三分毒,可不是句空话!
与其滥用抗生素,让身体面对超级细菌的威胁,不如主动掌握健康,多运动,睡饱觉,多吃蔬果,主动提高身体免疫力,激活人体自带的抗病毒部队!
把这篇文章给亲友们看看,再也不要让这些药物来伤害我们的身体了!
编辑 | 养生君
综合自:国医大师健康、澎湃新闻
关注养生杂志微信(ID:yangsheng_zz)
近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