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完成的时候,我正好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离开了工作十八年的仲裁机构,在新的平台上开始新的征程。不过,新的征程并不代表一切全新,我仍然主要从事商事仲裁的实务和研究,和我从前在仲裁机构的领域并无太大区别。当然也有区别,例如角度不同、力度不同,我以一个更超然的、或者更介入的姿态,来审视仲裁,来参与仲裁,来思索、推进仲裁制度的完善和仲裁事业的发展。
本书完成的时候,我创建和总编的
中国仲裁在线
(www.cnarb.com)也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作为中国仲裁行业门户网站,中国仲裁在线在九年之后又加了一个新名字:一裁网,来展示自己在仲裁之路上的断然和坚持。同时也意味着,我们将从学术和研究的出发点,向着实务和专业应用方面拓展加深,致力为法律界和商业界提供仲裁和争议解决相关的信息、研究、顾问等全方位的服务。
本书完成的时候,我们的
CNARB仲裁研究院
也开始起步。创立研究院是为了更加有效的整合和配置业界仲裁资源,凝聚仲裁业界的热情和力量。从某一个角度而言,在中国,这是一次尝试,一次全新的、纯民间的尝试。我们会借鉴在国际上成功过的一些例子,吸收一切有益于我们在仲裁上
的理
想和追求的作法,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进行创新。
本书完成的时候,同样,我们的仲裁微信公众号“
中国仲裁
”也即将迎来两周年纪念,我们的仲裁微信群“
中国仲裁员群
”、“
中国仲裁机构论坛
”和“
中国仲裁论坛|CNARB FORUM”群组
也得到诸多的肯定。在仲裁这样一个看似细分的领域,实际上却有那么多的人在关注着:仲裁员、法官、律师、仲裁机构工作人员、高校师生、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各类型企业的法务、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人员、业务人员及其他爱好者等等。我们为每一个粉丝、为每一个参与者感动,受他们鼓舞。
本书完稿之时,中国仲裁也已经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正如本书最初拟采用的书名“替代渐成主流”所表明的,仲裁已经日益成为法律界和商业界解决争议的重要选择。,全国各仲
裁机构受
理案件标的总额1995年为2亿元,2009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4年增长至2656亿元。2015年的标的总额更是增长55%达到4112亿。业界的目光开始更加关注质量,仲裁制度完善和仲裁公信力的塑造,将成为仲裁改革和发
展中最重要的任务。
这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继往开来的时点完成、付梓。我把我所认为一个仲裁人应当知道的一些实务重点和难点收集进本书,内容尽量简要,编排尽量简洁。部分文章已经发表在纸面或微信上,部分观点或经验也可能出现在我编著的其他众多书籍中。因文稿的写作时间颇有跨度,此次定稿之时稍做修改,增添或删减一些内容。其中若有疏漏之处,当是由于近期生活工作稍有起伏心态浮动所致,诸君可联系我指正(
efeee@126.com
)。
本书的内容涵盖了仲裁协议、可仲裁性、仲裁当事人、仲裁员、仲裁程序、仲裁裁决以及境外仲裁等各方面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与以往仲裁著述不同在于,本书没有刻意遵循仲裁制度的体系完整性,而是以实务和问题作为导向,以众多点的联动来带动面的形成。在相关问题的论述上,既有理论的铺垫,更有实际案例的佐证;既有他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也有长期观察得出的答案和技巧;既有开头部分的提要,也有结尾部分的案例。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资深专家,是研究人员还是实务界人士,你在遇到相关仲裁问题的时候,我希望你翻到那一部分内容后,或者马上能得到答案,或者很快获悉通往答案的道路、线索或提示。当然,更多的内容,你可以进一步与我联系探讨。
十八年足够一个青春成长,足够个体动荡万千。但是,正是因为自己对仲裁的热爱,因为有着广大和我一样同样与仲裁缘深缘浅的读者,我
才能始终将它作为一个不变的主题,办无数的案件,写不尽的文章。我相信,今后在另外一个平台上,无论我进行研究,还是从事实务,一样能够得到诸位一以贯之的支持。春来春去催人老,唯有你们不老。来,一起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林
一飞
2016
年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