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是台湾电影导演杨德昌,逝世9年的日子。
你喜欢的张震,是他一手捧起来的。
老戏骨金世杰、李立群、金燕玲,也与他合作莫逆。
他的电影,被誉为台湾社会的手术灯。
大多以台北作为舞台,剖析现代人的各种精神困境。
拍片20年,作品不算多,但都超有份量。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麻将》《独立时代》《恐怖分子》《一一》……
但很多人想不到,除了电影大师的身份外,
杨德昌,本来还可能成为中国最杰出的——
动画大师。
对,他没有拍完一整部动画片。
存世的,只有9分钟的残缺片段——
遗作
《追风》
。
下面,就是9分钟的《追风》片段:
|长度:09分01秒|
就这9分钟,让很多国产动画难以望其项背,
也足够让每一位观众瞠目结舌。
不信,往下看。
这部动画片的设定,时在北宋,地处开封。
那个时代最繁华的中心。
内景,居中的小姑娘评弹悦耳,周围人声鼎沸。
瓦舍,宋代聚会娱乐的场所
移步室外,
汴河两岸熙熙攘攘,
两个主角相伴夜行。
远处有烟火,月亮随人的脚步移动。
穿过一派热闹的街市。
渐渐走入深巷。
整个过程,一镜到底。
仿佛展开了一卷移动的《清明上河图》(还是夜景版)。
人物,小小一个,嵌在景中。
打斗起来,又兔起鹘落。
故事也别有趣味。
女孩是瓦舍里弹唱的倡优
(古代称以音乐歌舞或杂技戏谑娱人的艺人)
。
男孩跑去听曲儿,再一同夜行回家。
路上,却被两个蒙面人尾随。
刚以为他们要下手,第三波人闯进画来——
一群流氓,上前调戏。
最后,却是藏身树上的蒙面人,出手相救,又消失无踪。
好一个写意的剑侠传奇。
据说整体故事
讲述宋朝一个少年,
出生时就有特异功能,随着剧情会一步步成长。
遗憾,看完9分钟,《追风》没了。
但光是这个片段,就非同凡响。
视角虽然在你、我、他之间多次切换,但又一镜到底,连绵不绝——
这是男孩的视角,他在看女孩表演。
蒙面人的视角,暗中监视。
之后蒙面人自己也入画,变成了作者的全景视角。
这个八分多的长镜头,
环境、人物、叙事、细节一个都不少。
如果全片完成,
无疑是一座动画界里程碑式的神作!
估计好莱坞的那一拨老外,也会看傻。
下面
Sir要请研究《追风》多次的
云舅
出马,
为大家解读一下里面的门道——
《追风》这个半成品,体现了真正的
中式卷轴叙事精髓
。
“活动的清明上河图”这点子,估计很多人都想玩。
但这不仅是个创意——
想玩好,功夫、细节,累煞人。
无论是中式的散点透视加构图色彩(全程人小景大)。
《追风》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还是西式的纵深调度和画外空间(极为复杂的多个人物走位设计)。
甚至是剧情的铺垫与展开。
都做到了让你第一次看完,就合不拢嘴的程度。
在杨德昌逝世多年后,仍能用这个镜头证明——
他是当今对画外空间和场面调度,
在理解与运用上最牛逼的导演。
带着这样的未完成作品离去——
也不算是遗憾了。
这部作品几乎是不可完成的,
因为它太美了,执行难度就像是在追风。
当然,如果说世上还有人能完成杨德昌的《追风》。
目前除
大友克洋
外,不做第二人想。
为什么?
因为他的《火要镇》,就极具古典之美。
大友导演十分大胆地用纵深推拉手法,
表达出了日本传统画卷的魅力。
令观众眼前缓缓展开一段表面隐忍、
内里却惊心动魄的故事。
看,也是美景中的小小人。
画风夺目贴切,技术成就极高。
(有兴趣看《火要镇》的,乐视就有正片
)
其实,杨德昌对动画的兴趣,由来已久。
受哥哥影响,他从小就是个漫画迷。
在国中上学时,他画的连环画在同学中反复传阅。
他的漫画功力,在后来的一些手稿中可见一斑。
1987年、2000年的自画像
后来,杨德昌拍电影,也习惯打好草图。
《独立时代》中,每个角色的特点,他都画成了漫画。
《一一》的镜位移动,写得像说明书一样详细。
到了片场,就按草图执行,
主演的每个神态走位,都保存在杨德昌的大脑里。
着手创作动画片《追风》,更是如此。
人物造型。
外景设计。
主角参考了成龙的形象,并计划由成龙担任武术导演。
全部倾注了杨德昌的心血和创意。
2000年《一一》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后,
杨德昌查出患有大肠癌。
但他看到的不是绝境,而是机会——
他决定利用人生高峰,募资拍摄《追风》。
用动画把影像剧情推展到无限可能。
成立动画公司,宣布与成龙合作,计划2005年拿出成片。
但精益求精的杨德昌,
没想到制作动画“用钱如流水”,
两亿多台币很快花掉,股东不想再出资。
到2004年,大肠癌已经转移到肝脏和肺部,
杨德昌还在坚持制作《追风》。
直到2005年与动画公司投资方拆伙,
才决定停止《追风》计划,
赴美治病
。
在他去世之后,
妻子彭铠立
描述了杨德昌的最后经历——
2007年6月初,与张毅导演、杨惠姗小姐于洛杉矶家中落实电影大纲。即刻高能量地天天工作,电传草图。
6月25日开始略显昏迷,仍紧握铅笔画簿
,呈现的画已出现超现实的影像,如众人抢搭火车之景。29日下午1时半于贝弗利山家中,于妻子相伴之下,安宁辞世。
商业上和身体上的双重打击,使得《追风》难产。
留下的片段,其实是声效还没做好的demo。
从留下的资料中,我们可以一窥《追风》的秘密——
玉兰轩,应该是女孩唱歌的场所。
男孩的名字,应该叫小宝。
杨德昌把整个东京开封的布局,也画了出来。
甚至还有滕王阁。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Sir很希望,这部未竟的《追风》,能被有心人接棒完成。
毫无疑问,如果这部神作,有一天能面世,那才叫真的——
为中国人长脸。
本文已获得微信公众平台:毒舌电影(ID:dsmovie)授权
最大的原创电影公号:只提供趣味、实用、独一无二的资讯观点
更多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