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为孩子经常打碎东西而烦恼?如何能让他们学会更好的控制物体,提高感知世界的能力?“嗨宝宝”与您一同分享蒙台梭利的经验,在亲子交流中提高孩子的精细动作水平。
儿童自理能力的提高,对父母来讲是十分重要的事。
当他开始学会自己拿着奶瓶喝奶时,当他能够准确地将积木搭起来时,当他能够学会使用筷子时,当他能够自己整理书籍时,当他帮助父母收拾碗筷时,都是儿童生理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因为随着儿童精细动作水平的增加,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物体。
感知重量就是一项非常的重要的技能。
如果他无法准确感知重量,如何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物体,比如,摆放书籍、收拾碗筷等?
当父母发现孩子拿东西毛手毛脚时,或者当他不小心把某碗碟或玩具摔坏时,不要立即责备他,他可能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因为不能准确感知重量,还不具备精准的控制能力。
蒙台梭利设计了一套
“重量感知”教具
,有助于提高儿童手部的控制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早期教育教具。它是由大小相同但材质不同、重量不同、颜色不同的小矩形插板构成。
由于需要孩子感受木板间细微的重量差别,他们不得不展开双手细细体会,这样能够让他们
学会如何轻微的拿取物品
。
孩子需要用手上下掂来掂去,家长或老师要提醒孩子动作尽可能地轻微,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感受差别。
当他们经过一段练习后,就能够比较敏锐地察觉出木板重量之间的差别,而且上下掂来掂去的动作,也会变得越来越轻微。
家长或老师一旦发现,孩子基本掌握了感知重量的要领,就可以为他们准备一块干净的蒙眼布,他们会很高兴地把眼睛蒙上,不断来重复这样的动作。
家长或老师可以告诉他们,把重的木板放在左侧,轻的放在右侧。当他们取下蒙眼布时,就可以对照木板的颜色,来检查自己是否出错。
随着他们不断的练习,他们掂木板的动作会变得起来越轻微,甚至不需要任何轻微掂手的动作,就能够轻易区分出木板的轻重。
那么,这时他们的练习目的就完美的达到了。
“嗨宝宝”认为,父母们在学习运用蒙氏“重量感知”教具时,还可以进行一些创新,
把对重量的感知融入到平时的生活中、游戏中
,重要的是掌握她的教学理念。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改善,多数家庭中可能会有电子秤,父母不一定非要用蒙氏的教具,完全可以用家中的其他物品来代替。
比如,用积木、玩具汽车、油性笔等等,只要是重要存在差异的物品,都可以进行重量感知练习。父母可以预先通过电子秤进行称重,把各种物品编上号码,让孩子伸平双手而不是抓握物品来感知。
但是“嗨宝宝”提醒,进行重量感知练习时,
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父母一定不能把这种练习当成考试
,只要能让孩子激发兴趣,自主去练习和玩耍就行。
父母在激发孩子兴趣时,
可以采取一些诱导技巧
。比如,一个小狗和一个猫的摆件公仔,父母可以对孩子说,看看这两个小动物哪个爱吃零食,变胖了。
再比如,父母还可以让公仔自由地掉到孩子摊开的双手上,让孩子体会物品打在手上的感觉,引导他如果随意扔玩具,玩具也会感到疼,鼓励他同理心的形成。
任何练习都应该尽可能地与生活结合起来,把游戏不仅作为提高感知能力的途径,还要融入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才是更有效的早期教育
。
如何让孩子改掉不爱惜东西的习惯?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如何提高孩子感知能力?如何让“淘气”的孩子变“安静”?如何让宝宝变得更“聪明”?什么样的早教环境最好?为什么不同孩子的性格差异这么大?如何应对总是“问题”不断的孩子?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如何调动孩子的求知欲?怎样教孩子学习最有效?
更多育儿问题,请关注“嗨宝宝”头条号或公众号
(hiangel_cn)!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
蒙氏育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