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部电影:一部是威虎山,看的首映;另一部是一步之遥,隔了好多天才看,看的原因很简单,很多人都说它差,说的我心里痒痒,忍不住就去看了。我不相信这样一个高度自负的男人,捣鼓这么长时间,会拍出一部烂片来,除非大家都看不懂,而据说确实是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不懂,这更增加了我的自信,凭我这样的智商,怎么也得去看一下,何况即便是真的烂,也要去看一看,看它到底烂在什么地方。
于是,去了。威虎山看的时候开心,看完之后伤心;一步之遥看的时候伤心,看完之后痛心。
威虎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支只有二十多人的美国特战小分队,在武器装备极为落后的情况下,凭借惊人的表演水平、精湛的单兵作战水平(可以单人手搏成年东北虎)、过人的勇气智慧和人人顾全大局、大无畏的的不怕牺牲精神,入室操戈,成功瓦解并彻底粉碎一个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储备库(拥有坦克和飞机,各种轻重火箭炮)、拥有数不尽财富宝藏、纪律严明等级森严并且人数众多达上千人且被官兵招安一定程度上合法化、,并凭自己单方面的力量完美保障了一个长期受土匪蹂躏的村庄和村庄里的人们,伤亡仅才两人,实在匪夷所思。
虽然是一部早已经被讲烂了的故事,不用剧透,故事的你每一个细节和结果都早已经被人们熟烂于心,但经徐克导演这么重新一讲,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原来的料,却早已不是原来的味道,整个故事节奏紧凑,布局精密,引人入胜,3d技术和电影情节完美结合,让人痛快淋漓,不胜感慨,无怪电影评分那么高,一直高居榜首。
然而,走出影院,我沉默了。拍一部好莱坞的大片,什么不可以选择,为什么徐克导演偏偏选择这样一个明显带有红色标志的题材?对香港花花世界的理解,我自认为不如他,但对红色中国的理解,我自信他不如我。
,这早已经成为一个历史的定论,,,离开这个基础谈话,。不管是原来的电影,还是样板戏,甚至于《三大战役》那样宏大的电影叙事,都无不明确地表现了这一点,并有意彰显之。解放军战士基本来自草根基层,靠的是崇高的信仰和顽强的意志,最能体现出的是集体的力量,而最缺乏的正是个人能力。因为条件有限,没有单兵训练的时间和装备。
可是,到了徐克这里,完全走样,成了个体英雄主义的赞歌,成了精英文化的吹鼓手,无论是杨子荣手搏猛虎,只身入虎穴,还是他的战友们飞绳过悬崖、立地开坦克,无不体现了这一点,人人都是神枪手,人人都是多面手,发动群众极不成功,结果只能不依靠群众,群众还需要他们去保护,展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和精英文化,。有些骂徐克的人说他这部电影是主旋律的赞歌,说他手撕鬼子,我却不这样认为,他这种精英意识恰恰是对主旋律的颠覆。如果有一天,,走上精英的路线,他功不可没,但那一天,恐怕也就是中国形势大变化的时候。
作为一个商业电影的导演,徐克绝对是一流的,不管对故事情节的把握,故事节奏的把握,都已经出神入化,好好拍好自己的商业电影就好了,?红色题材自有他的导演,无须徐导多情。
相形之下,一步之遥就不仅仅只是一步之遥的差距了,故事讲得不清不楚,节奏还特拖沓,场面还特宏大,语言还特诡异,让人从头到尾,一头雾水,不知道他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甚至连故事里的人物都渐渐模糊,,剧院的工作人员开灯,才知道原来终于一切都结束了,稀里糊涂离开座位。当把3D眼镜交给工作人员时,才奇怪为什么要带着这幅不清不楚的眼镜,根本就无此必要嘛!姜文这厮究竟想干啥?总觉得不甘心,于是,回家之后,又在电脑里面下载了他之前的电影《鬼子来了》,仔细观看一遍,才终于释然,这才是姜文嘛!好东西还是要在电脑里面看。
总之,直到此部电影,姜文还过分沉醉在《让子弹飞》的巨大成功中。《让子弹飞》究竟有无历史价值,还当另论,但他过分铺张的场面及场面浓烈的隐喻意义,被他毫无保留并夸张地带到了这部新片中来,在《让子弹飞》中,这些东西还能明白,但在这部新片中,完全让人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开头长达数十分钟的花国大选及花国大选中出现的人物,更对故事的构造没有任何贡献,真不知道他老人家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宝贵的时间去塑造这样一个别扭的春节文艺晚会,这是不是某种预示和谶言?告诉我们今年春节文艺晚会也就这水平了?那这个预示的代价会不会太高了?
但是,终究是姜文,自负中还带有理想,按照他的话,这部电影,确实超越了现实。原来的故事是上海舞女竞选夺得世界头筹,开始飘飘然不知所以,一切追求奢侈,一切追求身份,什么贵的东西都往身上披,。可是,姜文的故事中,舒淇在精心设计的辞让中得了头名,突然忘乎所以,变得慈善起来了,为了伟大的慈善事业,不辞辛苦出卖自己的初嫁权,并且不求任何回报,还净往里面贴钱,甚至更进一步,追求起了忠贞不渝、死而无憾的爱情。,就是姜文本人,也并没有真正杀人,死亡事件不过是一次吸毒事件的意外结果,然而,他为此付出而惨痛的代价,有家不能回,有钱不能花,甚至在看到别人侮辱这个故事的时候,居然能大义凛然挺身而出,维持某种正义和浪漫。而不学无术的千金小姐武六也居然能够放下一切,保护这种浪漫,当姜文死亡的时候,,甚至超越了一个普通的人而成为一个值得历史纪念并大书特书的人物了。
更精彩的是,姜文出事后,葛优380度的大转弯,武六没头没脑的瞎搀和,只为置姜文于死地,这种人与人的关系,被他艺术化的高度概括,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又是一部好电影。
可是,为什么一部好电影却变不成好电影呢?我想,道理很简单,他没有好好地去将那个故事,而是故弄玄虚,结果没把握好那个度,离观众越走越远,吃力不讨好,费尽心思却不被领情。
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还是当下许多主流导演、作家的问题。成名之后,总感觉自己已经不为当下而活着了,要为历史和整个人类活着,所以,就不辞辛苦地进行某种特殊性质的探索,总想表现出一种能够马上被历史和人类文化铭刻在大理石上的东西,结果走火入魔,讲故事不是讲故事,讲道理不是讲道理,搞到最后,什么都不是了。
所以,奉劝这些人,好好说话,好好做事,讲故事就是讲故事,讲道理就是讲道理,故事中有没有道理,道理到底有没有道理,大家都能看的出来,不须你多言,更不要太小看群众的智商。
最后给威虎山打个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