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抹杀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似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持续保有这份想象力的孩子是幸福的。具有想象力的孩子较乐观,也较喜爱探索世界,更充满了无限的创意。大人往往过分讲究实际与效率,让奇思妙想受到压抑,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抹杀了孩子最重要的
能力——想象力!
有一次我跟大人分享一个有关平底锅流浪的故事,故事的结局是,这个原本被人忽略的平底锅后来成了鸟窝,许多鸟在它身上栖息、生蛋、长大、飞出去又飞回来。故事说完了,问大人们:“平底锅除了做鸟窝以外,还可以做什么?”
的确,想象力似乎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持续保有这份想象力的孩子是幸福的。
1.
具有想象力的孩子比较乐观
多一种想法,多一种可能,在具有想象力的孩子身上是不困难的。因为凡事有各种可能,比较不会走进死胡同,生活多了点儿乐趣,对付压力、挫折和孤单的能力自然比别人强。亲子教育专家游干桂认为:“儿童是以不一样的方式处理日常问题的。例如,以想象中的朋友度过寂寞,以轮回幻想战胜死亡,以捏造的人物来调适痛苦与失落,并以大发脾气来发泄内心的挫折……”他表示,大人一向视这些举动为“孩子气”,其实它们反映出“孩子的本能与充沛的想象力”。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想象力迸发出的灵感火花能够帮助我们适应现实生活,想象力也让人们可以乐观地对未来充满憧憬。
2.
具有想象力的孩子喜爱探索
想象力丰富的孩子善于利用自我的好奇心、直觉和敏感度,主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可以变成孩子口中的“秘密基地”,并且为了壮大基地,不断地“升级”它的配备。几片叶子和几块石头可以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起“过家家”游戏,为了晚餐更丰富,孩子会去寻找、投入更多的资源……孩子们凭着丰沛的想象力,在自由、开放的心灵中,自信地去冒险、去尝试新事物,克服过程中超乎预期的错误和挫折,发展出探索事物的能力,也享受探索过程中带来的成就感。
3.
具有想象力的孩子充满创意
想象力可以说是创造力必备的条件之一,有丰富的想象力才可能有创意。想象力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无穷无尽,若再辅以逻辑推理的能力和足够的背景知识,将可以产生弥足珍贵的创造力。就像西瓜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正方体的,甚至是三角锥的样子,我们相信,让西瓜“不只一个样”的初始动力,就是丰富的想象力;而后再加上理性的思考能力,于是就能化“想象”为“实际”,成为匠心独运的创意结晶。类似正方体西瓜的技术如今已经广泛地用在很多蔬果上,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蔬果形状,表面还可以印上文字和图案,如爱心、福、禄、寿、喜等,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令人叫绝。
二、不要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必须具有想象力,想象力如此重要,但是为什么孩子随着年纪渐渐长大,想象力的光芒却渐渐黯淡了呢?主要的原因是,大人总是在有意无意中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大人常常会说:“别做白日梦了!”“别浪费时间了!”“那是不可能的!”“这根本就不像!”“标准答案不是在这里吗?”
殊不知,梦想也好,幻想也罢,都是促成想象的原动力。大人过分讲究实际与效率,让奇思妙想受到压抑,也让呆坐冥想变成一种过错。
“不可能”“不像”更是武断的说法,着色时头发要涂黑的,涂成绿色就是错误;人要走在地上,在空中漫步就是错误;马要是画得比鸡小,鸡大马小就是错误。然而,
21
世纪的今日,许多的不可能早已变成可能:头发可以染色,每天头顶不一样的发色并不少见。连眼球的颜色都可以借着隐形眼镜而改变。武侠片里功夫高手吊着钢丝飞檐走壁,动作还很优雅呢!改造基因可以做到让鸡比马大。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做到的。就算退一万步来说,不可能又怎样呢?孩子们为他们创造出来的“可能”所设想的理由,远比“不可能”来得珍贵啊!“标准答案”也是扼杀想象力的主要凶手,从小到大,为了批阅方便,为了公平起见,或是为了升学考试,唯一且标准的答案早就成为孩子共同的痛。一字不漏地背课文的解释、一成不变的实验步骤,让我们的孩子想象力从丰沛到枯竭,实在可悲。某报纸曾经出过这样的题目来征求孩子的解题方法:“两杯装满一样多的清水,其中一杯加了盐。如何在不用嘴尝的情况下,你能判断出哪杯水加了盐?”征稿结果,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答案是:“把水涂在伤口上,会痛的加盐了,不会痛的是清水。”试问,若以“标准答案”框住孩子,这么令人欣赏的解法怎么会有出头的机会!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呢?以下提供一些做法供父母参考。
1.
痛快地去玩
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许多孩子都喜欢玩“过家家”,大家假装来假装去,演小孩、演妈妈、演校长、演公主,想象自己就是扮演的角色,模仿或创造该角色应有的行为举止和言谈表现。扫地用的扫帚摇身一变,变成侠客手中的宝剑或猫王手中的吉他;地上画几个几何图形,再加上个小布包,大家又蹦又跳,可以玩上好几个钟头。想象力就在游戏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了。
2.
多接触大自然
称大自然为
“
想象力的教室
”
并不为过,孩子的心灵在大自然中极容易被触发。想象力的开发必须具有感官基础,包括用眼、耳、鼻、口和手去接触环境,累积正确的影像。也就是说,孩子通过亲身的实践与体验,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仿佛都有了新生命,他可以通过最直接的观察,发现许多大人没有注意到的事、看见许多大人没有观察到的景色,这就是孩子从大自然中启发的想象力。
3.
多接触艺术
不论是绘画、折纸、音乐、戏剧,对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空间智慧及灵巧度都有极大的帮助,父母应及早提供这样的环境。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父母应多肯定孩子的努力,并鼓励孩子表达他创作艺术的想法,但要避免过度地赞美或批判,因为这样反倒会让孩子不断重复大人赞美的方向或逃避大人批评的表现,反而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4.
鼓励孩子阅读
阅读除了能增长知识、启迪智能以外,更是一种
“
神游
”
方式。透过书本,孩子可以上天下海、纵览世界各地、与书中人物跨时空交流。不论是缤纷多彩的视觉图像,还是温馨动人的故事情节,都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与创造力。如果再加上父母的陪伴,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鼓励孩子发问、比较、猜测、画下来、演出来、发表不同想法,想象力的培养就更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