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作品《牧羊女》
“他那一年老的很快”陈丹青学生翁云鹏接受柴静采访时候如是说。
1
关于陈丹青的辞职事件,80后应该还有印象,90后可能就不太知道了。
2004年到2016年已经12年了,12年前陈丹青
,
以“
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的理由辞去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职务。
之所以旧事重提,原因有两个:
第一、我发现这个十几年前沸沸扬扬的事件,当年流传甚广的视频几乎找不到了。
第二、当年存在的现象依然存在,而“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变得渐渐适应了。
过来人普遍把这段经历当成经验,不适应的是一茬茬的新人。
今年的艺术专业考试结束了,拿到专业合格证的他们填报志愿时会不会依然自信?
我试了一下,只有在优酷搜“陈丹青出走”才能搜出一个个人上传的图像模糊的只有7分多钟的视频,上面隐约可以看到陈丹青一张落寞无奈的、时而带着尴尬笑容的脸,和一些倔强不服的声音:
“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我说一格一格全是格啊!”
“从招生到排课没有我能决定的,后来我发现只有走能决定”
(招生时)“我了解不到学生,见到的只是一张一张的表格”
”我反对的就是一个教育体制,非常简单。学会外语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跟交流毫无关系,哑巴都能交流。这完全是对艺术的无知。”
“这个劲儿一旦掐掉了,就没有了。”
“多少年轻人,在那个年龄那个砍儿上,他那股劲儿------考试非常奏效,全部给你掐灭掉了”
“它侮辱了这个学术,侮辱了这个学科,侮辱了所有活人。”
,太荒谬!”
“如果你没过,就说明你这个人文化不好,不懂文化.....大荒谬!”
”以文化课作为录取标准的第一步,专业课是其次,然后你学生本人是再其次。“
2
冯小刚在2011年的时候听闻艺考文化课限分数制度时候有这样的发声:
中国的美术学院招研究生,往往画画好的天才因英语不好落选,英语好的往往专业很平庸。英语成了封杀天才的凶器。陈丹青为天才考生奔走疾呼无果愤怒辞去教授差事。真他妈不明白招的是画画的还是学英语的?,为什么人家美国的美术学院招生不用考汉语?
现在这种制度有松动的迹象,但是还是远远不够。
3
关于艺考中的英语限分有四个看法:
第一、一百五十分合格六十,对英语对艺术都一点儿意义没有;
第二、满分150考60分,其实也并不难;
第三、对艺考英语限分应该批判;
第四、在情况未改善之前,聪明人应该想法子努力跨过去,而不是作为一个失败的合理理由。
4
网络上有段子:
也许此时此刻,有很多莫奈正在猜英语选择题,很多马蒂斯正在记地理,很多马塞尔·杜尚正在求N次幂,。…
希望我们面对这种现象的时候不仅仅是当个段子一笑置之,更不要熟视无睹,
即使我们过来了,但身后还会有我们的孩子。
微博@艺术客 编辑:iyish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