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对美国的大多数初创企业来说,在AngelList建立自己或公司的主页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就像在Facebook和Twitter注册一样平常。2015年,AngelList仅有的40+员工完成了441笔初创企业融资,额度高达1.63亿美元。这种高效是如何达到的?
AngelList于2010年初美国成立,两位联合创始人Nav Ravikant与Babak Nivi都是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和投资者。AngelList在国内以股权众筹“领投+跟投”鼻祖的身份被业界熟知,如今,它的身份在迅速转换并升级着,经历了功能的不断迭代,
AngelList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家专业的创投社区,以投融资为中心,为初创企业提供融资机会、招聘信息展示和项目推送服务;
为投资者(投资机构)提供海量项目、数据和多种灵活的投资方式;关于投资者或企业的任何投融资信息都可以在该平台找到。
平台现员工人数40左右,注册企业87万家,投资者24811名,投资机构7000家,领投人172名。2015年,AngelList共为441家初创企业成功融资1.63亿美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
为1.6万个初创企业、25万求职者成功撮合职位54.8万,这项数据是2014年的两倍并保持每周新增6000+求职者的发展速度。
2015年,AngelList仅有的40+员工完成了441笔初创企业融资,额度高达1.63亿美元。
这种高效是如何达到的?
其实主要归功于2013年下半年平台的推出的合投模式(领投跟投模式),一种能吸引并留住大批投资者的模式。
在AngelList,
Leaders领投者是比项目还要重要的资源
,普通投资者来平台首先不是找项目,而是寻找合投财团(Syndicate),寻找与自己投资意向匹配的领投者。
跟投者一般以跟随者(Backers)的身份进行投资。
投资者先找到匹配自己投资风格的领投者,选择申请加入这个领投者创建的合投财团,待领投者同意后,即成为财团的Backers,默认为跟随财团的所有投资行为。从行为和目的来看,可称之为跟随者。
跟随者需要根据财团要求在账户里保持一定数目的资金,在领投者开启下一个项目时会默认自动投资。
在这种模式下,AngelList留住了大批优质领投者,他们几乎是常驻平台的,识别项目能力、历史投资和退出经历都会公开展示,高下立判。
由于大量优质领投者的存在,普通投资者和项目会源源不断地来到平台,
形成良好的循环:由于优质领投者的存在,跟投者和项目会选择AngelList投融资;
同时,因为平台有大量的项目和投资者,领投者会选择AngelList进行投资活动。由于这种循环的投融资系统,AngelList几乎不需要做太多线下运营,线上交易也只需依靠已有技术和流程进行,因此得以一年内仅以40余名员工完成441起投融资案例。
除了合投模式,根据投资者需求不同,AngelList还设计了
另外两种投融资模式:
AngelList基金。
投资者可以选择投资平台自建的各个种类的AngelList基金。每个基金至少投100个平台选择的项目,类似一个创投指数基金。此基金投资门槛25000美元。截至2016年5月26日,平台自创基金共五支,其中有两支基金分别专注于消费行为科技初创公司和企业服务科技初创公司。
私下定向邀请投资。
2015年12月12日推出AngelListSPVs模式。这种投融资方式是私下的、只能邀请,并且要签署保密协议的。该模式旨在满足一些项目或领投者的特殊需求,适合两种投资者,一是资金不足、线下人脉广、需要迅速投资一个项目的投资者;二是拥有一些成熟项目的同比跟投权,在项目下一轮大型融资中想继续跟投但是没有足够多资金的投资者。
所谓创业社区,仅仅有投资者和初创企业是不够的,AngelList正在将对初创企业十分重要的元素——
初创成员,聚拢到平台。
除此之外,AngelList以其六年积累的数据搭建了一个用于初创企业估值和薪资查询的数据统计工具,以支持融资和招聘两项主营服务。
成立6年,AngelList的服务逐步升级,扩大覆盖人群和影响力。
曾有媒体说他是“创投界的LinkedIn或Facebook”,但这都小觑了AngelList的力量。
如今,AngelList正在培养的是初创企业和天使投资人的投融资习惯;聚集的是期望在初创行业工作,未来最有机会成为天使投资者的高技术人群;构建的是对创业最专业最有助力的社区。
这样一个平台,已早非当年仅展示科技初创企业融资信息的“线上布告栏”,也不仅仅是人们口中“领投+跟投”鼻祖的股权众筹平台,更不是“某某”的复制者,而是将颠覆整个风投行业的巨头。
蒲公英创新工场
福州首个综合性创业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