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高峰论坛在同济大学举行
6
月
6
日世界环境日庆祝期间,来自全球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近
300
名青年学子齐聚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参加主题为
“
可持续生产与消费
”
的
2016
国际学生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高峰论坛,共同聚焦
“
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生态城市、绿色生活方式
”
四大重要议题,分享最新实践与思考。大会由同济大学、、新华通讯社、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共同举办。
高峰论坛上,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伍江、、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钱虹分别作大会致辞,寄语青年学子践行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理念,转向绿色生产和生活。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伟贤作的题为
“
纳米技术与世界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
的主旨报告,向参会代表介绍了世界水资源循环,运用纳米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麦克德维特的报告回顾了环境署与中国的伙伴关系,在提升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意识中发挥作用。
•
纳托做了题为
“
推动巴黎协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两度以内
”
的报告,分析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之后,各国在推动《巴黎协定》中的作用和努力。
科思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原拜耳材料)全球技术总监约根德拉
•
乔汉做了题为
“
智能材料推动可持续发展
”
的报告。
,大会上还举办了
“旧衣回收·时尚先锋”名人活动。莫妮卡•麦克德维特、
项目倡导者、著名演员宋佳和伍江副校长与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的同学们就青年环境责任和可持续生活方式展开交流。
。
宋佳就可持续生产和消费发表了演讲,其中着重提到了时尚行业的环境影响。
随后,同济大学绿色之路协会的学生展示了校内衣物回收活动,及旧衣改造成果。三位嘉宾对学生活动给予了点评和指导,分享了穿衣中的可持续理念及实践。
会上还举办了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对话会,。、海洋管理委员会中国区代表安延、上海城市超市总裁崔轶雄、瑞士良好棉花(
BCI
)供应链经理李朝阳、海恩斯莫里斯(
H&M
上海)商业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经理汉娜
·
、
NGO
、企业等角度解析可持续生产与消费。
当天,
2015
年度
“
绿苗计划
”
奖学金、
2016
年
“
绿色未来奖
”
举行颁奖,来自全国
15
余所高校环境相关专业
40
余学生获奖:
8
支学生团队科研项目获
“
绿苗计划
”
奖金资助;
12
篇研究报告或论文获
“
绿色未来奖
”
,同济大学共有
5
个项目荣获这两大奖项。此外,由金砖控股集团出资设立的
“
金砖未来奖学金
”
也举行了颁奖。
绿苗计划与绿色未来奖学同济大学获奖的项目团队分别是: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曾超,周萌的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及其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调查研究,林晓虎、任婕、赵刚的污水处理行业的能耗现状和节能减排对策研究,李悦、刘汨莎、陆博文的水能关系与污水处理研究,王焰、马小亮、于小新的城市电子垃圾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
-
以上海市为例等获得奖学金资助。
“
绿苗计划
”
奖学金和
“
绿色未来奖
”
,由北京绿色未来环境基金会面向在中国境内就读的高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而设立。
“
绿苗计划
”
面向学生科研项目,鼓励青年学生在环境科学领域开展小发明、创造或学术问题研究,特别鼓励交叉学科研究,每个获选项目获
2
万元人民币资助;
“
绿色未来奖
”
面向学生社会实践,鼓励学生针对家乡和当期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社会调查,并就国家或地方现有环境政策、法规、标准的适应性评价,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获奖报告或论文可获人民币
1
万元奖金。
金砖未来奖学金是由可持续发展学院与北京金砖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设立的。来自于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邵路云、盛亦文、王海任、赵元琛四名同学,以
“
上海环境健康与绩效指标研究
”
为题,获得了今年首个项目支持的机会。该奖学金主要用于支持高校学生项目组开展
“
绿色人居与可持续发展
”
的相关调研,鼓励学生将专业知识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开展科研与实践创新,展示青年学子对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责任感。
当天,会场还现场展示了
150
幅由参会学生提交墙报,展示出了他们对于本届大会主题的独到见解和科研实践活动。大会组委会和与会代表将以投票方式,最终将评选出优秀海报并颁发
“
最佳海报奖
”
。
在此高峰论坛之前,与会青年学子已参加展览、现场学习、研讨会等系列活动,围绕四个分主题的演讲和辩论活动,通过专家学术报告、分组讨论、实地考察、墙报展示等多种形式,分享全球青年学子对这些重要领域的最新实践与思考。大会将于
6
月
8
日落下帷幕,届时发布《全球青年同济宣言》。